第 2 章 第1章(1 / 3)

加入书签

知足常乐(快穿)

第2章:第1章

喜欢看拈花无裳写的《知足常乐(快穿)》吗?那就记住旧时光文学的域名

作为大晋朝的四大国公府,刘国公府可以说是京中的一股清流。

倒不是说刘国公本人多么的端方清正。在外人看来,刘国公本人其实是个没什么大本事的庸人——

喜欢经商,喜欢赚钱,没有什么墨水,文不成武不就,除了会赚钱也就是爱吃,好吃这一项。

之所以说刘国公府是京中的清流,主要还是他娶妻纳妾的本事了得——

一妻七妾,和睦共处不说,嫡庶儿女一共有四十人,还个个都安稳地生下来,活蹦乱跳地长大成人,这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嫡庶二十二个儿子,十七个女儿竟然还能不争不斗地相亲相爱,这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到了极点。

京中的豪门勋贵都是十分羡慕刘国公的,觉得他还真是个奇人!

但是作为刘国公本人而言,他自己是十分烦恼的。

为啥?

因为儿女多啊!

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陆续开始嫁娶了,这聘礼,嫁妆什么的,一算账,好么,真要按照京中高门大户的标准来的话,整个家底儿都得掏空咯。

他愁啊!

想起过世的老爹当初看着他儿女满堂,心满意足地含笑而去,他以前还觉得自己挺牛批的。

毕竟他老爹得了个国公爵位之后唯一愁的就是只有他一个独苗,以后偌大的国公府人丁单薄,这才让他娶了妻子又陆续纳了七位妾室。

现在好了,人丁倒是兴旺了。可是想到以后要给儿子们分家,嫁女儿还得给嫁妆,儿子娶媳妇儿也要聘礼,这一笔一笔的账,摆在他面前他才知道人丁兴旺的痛。

痛定思痛,刘国公决定了,反正孩子长大了,他也尽到父亲的责任了,以后他们该怎么过他们自己想去,别想啃老一辈子。

于是,刘国公与夫人商量了一番,定下新的家规:凡是成年儿子,无论嫡庶,一成婚就分家,除了嫡长子继承爵位可以一直留在国公府,其他人都得搬出去。

女儿嘛,嫡出的嫁妆有两万两,庶出的一万两,儿子的聘礼,也是按照这样的规矩来。

另外分家无论嫡庶儿女都是一座三进的宅子,一个五百亩的田庄,一个商铺,一万两的现银,别的都没有了。

作为正准备成婚的大公子,大姑娘等人,以及后头还小,还得好几年才成婚的公子姑娘们也都没意见。

本来么,府里的吃穿用度就没有说很富贵,国公老爹还整天说没钱啊,穷啊之类的,孩子们其实都相信的。

毕竟家里人口多,主子连带伺候的下人,每个月的月银就是一大笔钱,再加上一年四季的衣服首饰啥的,一些人情往来啊,年节宴会之类的,确实是很费银子的。

所以,家里确实是没钱。

既然没钱,还愿意基本一碗水端平地分家,他们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于大公子,也就是世子爷以后可以承爵,还能得到一大半的家产什么的,其他人表示:这不是很正常的么?

也就是他们家,嫡母国公夫人为人宽厚大度,换做别家,呵呵,能给你一千两现银算不错了,还想有房有田有商铺?想什么美事儿呢?

于是,刘国公府再一次因子女成年成婚后就分家的家规在京城杨名了。

有人说刘国公傻,自己这么多儿子,以后每个人赚的钱都交到公中才是最孝顺,现在这么早就定下了分家的家规,那以后大儿子不就少分了许多?

更多人其实说国公夫人傻,那些庶子,给个千八百的打发就行了嘛,还又是房子又是田铺的,真是嫌自己家的钱多的烧得慌。

但也有人觉得,刘国公夫妻俩厚道,对待庶出子女都这般仁厚,想必以后对儿媳妇儿也不会太苛责。

总之吧,刘国公府因为分家的家规,引得勋贵豪门议论纷纷,原本有意向想结亲的人家,大多数都想着再看看。

可是刘国公夫妻俩却速度很快地给大公子,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大姑娘,二姑娘等陆续可以成亲的儿女们都定下了亲事——

定亲的人家基本上都是清贵书香门第,家风清正,家人和睦的。就算是勋贵之家,也是性情爽利,人口简单,家风很好的人家。

反正,他们夫妻俩不求什么高贵门第,只求人品好,家风正,这就足够了。

再者,他们夫妻俩给子女们定下的嫁妆聘礼的数目,虽然比不上顶级豪门一流世家,但也是比一般勋贵之家要好。尤其是庶出的,无论男女都有一万两嫁妆聘礼,这已经不少了。

所以,等刘国公府世子成婚的这一天,整个刘国公府是非常热闹的,京中勋贵世家都纷纷过来庆贺,可以说十分给面子了。

要知道,刘国公本人其实在朝廷之中也就是空有一个国公的爵位名头,并无半点官职,要不是他为人不错,人缘好,这些勋贵世家可不见得会搭理他。

而与此同时,府里的七姨娘诞下了府里最小的第三代:十八姑娘,也就是刘芳。

……

七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