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端午 花式吃粽子。(3 / 4)
,这一天的紫禁城热闹极了。
一大早,紫芙和青衿就张罗着给屋子熏香。
这香是内务府新制的,以菖蒲根、茎、艾草为原料,有提神、醒窍、杀菌的功效。
沈菡头上照规矩簪着虎头簪,脚下是新制的五毒绣鞋,身上佩戴了药子锭、小香袋、荷包等小物件。
今天的早膳也是清一色的粽子,有的只有方寸大小,一个也就两口的量。
包馅儿的那种大,料很足!
要不是来了这儿,沈菡都不知道粽子竟然可以有这么多馅儿!
豆沙的好清甜,手工做的豆沙味道就是不一样,颗粒感要强一些,吃起来沙沙的。
蛋黄肉粽超好吃,里面的蛋黄特别大,特别香!
原来还真有咸粽子啊,沈菡以前听南方的室友说起来,还觉得是个异端来着。
糯米粽就比较普通了,吃了前面的,白粽子就吃不下了。
粽子太多,她们三个人吃都吃不完,剩了好多。
紫芙她们也得了粽子,只是不如给沈菡的精致,都是巴掌大小,里面的馅料也只有蜜枣。
青衿道:“听说御膳房这些天光是粽子就要包大几千个,所有人昼夜不停地包,今天的宫宴要用的更多。”
这个沈菡记忆里倒是有点印象
——乌雅氏的玛法额森当差时曾任膳房总管,乌雅氏幼时在家没少听他念叨膳房那些事。
据额森说,宫里光是端午正日子这一天,包粽子就要用掉一千多斤的糯米。
因为晚上前朝后宫都要举行宫宴,每人桌上都有粽子和粽方,一个粽方就要两百个粽子。
皇上的桌上更多,几乎接近一千个,这是备着皇上往下赏的。
额森还道,其实以前跟着太宗在关外的时候,他们端午是不吃粽子的,而是吃一种叫椴木饽饽的食物,和粽子类似。
不过因为草原食材有限,这椴木饽饽是用椴木叶包的高粱米和小豆泥,不如粽子好吃。
额森每次提起这些事儿都要叹一句,咱们满人入关之后,不光吃食好了,这讲究跟着汉人也是越学越多了。
以前过个端午哪有这么些个花活儿,碰上打仗的时候,在草原上还包粽子?
能不能吃上热饭都不一定。
现在不一样了,皇上崇汉俗。
过个端午,除了吃粽子、戴荷包、熏香,后宫这一天还要唱大戏。
这个沈菡是没资格去看的,受邀的都是王公贝勒和亲贵大臣的福晋。
不光沈菡,宫妃里一个有资格的都没有。
因为现在宫里各种典章制度未明,等级也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能够统领一宫的主位——除了先皇后,没人受过册封,全是庶妃。
待遇最高的是储秀宫前殿的蒙古格格,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这位格格一没侍寝,二没册封,但工资却是整个宫里最高的。
她虽然被称为格格,享受的却是福晋级的待遇,甚至还有独属于自己的内管领。
往下是康熙十年进宫的六位外八旗的格格。
有两位早逝,一位因为过于年幼,后来被皇上恩典送回了娘家,现在还剩三位。
同样是没有册封,宫里只称呼为某格格,她们的位份却与其他格格不一样,在小福晋之上,拿的也是福晋的待遇。
宫里都传,这几位家世显赫,一旦典制齐备,恐怕一册封便是高位妃嫔。
再往下除了四位既得宠又生育过的小福晋,便全是格格位份了。
总而言之,全是庶妃级别,一个能列席的都没有,大家都只能在各自宫里听个响儿。
……
戏台搭在储秀宫北面,热热闹闹地唱了一整天。
沈菡虽然看不见,但宫里平日静得很,这样大的动静在后殿听得一清二楚。
一天听下来,有点吵。
沈菡对戏一窍不通,只是听个热闹,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紫芙在宫里有几年了,倒是知道:“每年都是那些剧目,《阐道除邪》《灵符济世》什么的,现在该是唱到《祛邪应节》了吧。”
好吧,都是应景的戏,降妖伏魔的,怪不得动静那么大呢。
戏一直唱到傍晚,前朝后宫都预备着要开宫宴了,才收了场。
没了锣鼓弦乐声,宫里又陡然静了下来。
沈菡心道,刚才觉得吵得头大,这突然没了,竟然还觉得怪怪的。
转眼到了进晚点的时辰,沈菡却打不起精神——这两天各处膳房都被御膳房抽调去忙活宫宴了,饭菜很简单,晚上那餐点心更是清一色的粽子。
再是馅料花样多,它也是粽子啊,让谁吃上好几天能不腻!
好在不一会儿紫芙救她来了,说是太皇太后道“各宫共庆佳节”,允各宫自己开个小席面热闹热闹。
紫芙高兴道:“嬷嬷刚才过来,说已在正殿备好了席面,请格格赏脸过去。”
沈菡也高兴起来,吃席面总不能全是粽子了吧!她瞧瞧身上的衣裳,是上次新送来的春装,妆也没花,便干脆道:“那咱们这就走吧。”
作者有话要说: 资料载:
1、后宫主位内“格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