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晋江文学城(5 / 7)

加入书签

年轻的母亲有些难为情,抱歉地表示自己心太急,说话带着质疑的口气,好像有点失礼。

在家长们的笑声与讨论中,容修立即说了一句反转:“但是,并非全然如此。”

周遭的家长孩子们都安静下来,将钢琴团团包围住。

随后,小琴行里传来一阵钢琴旋律,让远处的鲍勃老先生眼前一亮。

正是小姑娘刚才弹奏的巴赫创意曲,只消一过耳,就能从音色中听出演奏者的水平。

“注意看我的手指、手掌、手腕、小臂、整只手臂的细节。”

示范弹奏中,容修放慢曲速,让大家注意他手腕的动作。

安妮将这一切都仔细地拍摄了下来。

此时,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全程记录了什么,只是认真地在完成同胞拜托给她的任务。

当然她更不知道,在国内容老师给摇滚新人们上一堂小课有多珍贵,也不知道微博上有多少音乐生求容修能开音乐小课的直播。

“一般来说,手腕沿着旋律轻巧地、稳定地横向移动,就会将某支乐曲演奏出很自然的表现力,比如这首曲子的这一段。”

容修说着,手指停顿一秒,忽然弹奏出一条旋律。

只是用来举例说明,竟然是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的一条乐段!

在场众人都愣住了。

回过神后,家长们惊艳至极,再次笃定眼前这位一定是大师啊,简直是信手拈来!

而大家也都注意到了,与刚才容修弹奏巴赫不同。

这次容修的腕、臂的动作幅度很小。

“拿这段举例,其中每一条乐句讲求的都是手指的动作,对手指要求很高,要求把音色清晰地发挥到极致。不过,在一条乐句的结尾部分,我建议学生们尝试一下轻轻地、上升手腕的动作,就会让乐句听起来更加的轻柔唯美。当然这也要看演奏者本人对音乐的理解。”

容修一边讲解一边演奏,弹奏速度很慢,尽量让大家更直观地看清楚,他如何处理乐段内的乐句演奏,以及每一条乐句的结尾部分。

大家都惊愕于这种音色与表现力的变化。

容修的手腕动作相当细微,只是轻轻的回转,就让每条乐句变得不同,组成了更动听的乐段!

容修只弹奏一段,对适才提问的母亲说:“钢琴基础技巧,大体分为两种,我把它们总结为‘经济型’和‘延伸型’,顾名思义,经济型就是动作最为经济化,讲求实用,如果小幅度动作就能满足演奏需求,就不要动用大关节,不过——”

容修边说着,又重弹一遍巴赫创意曲的开头部分。

“即使有些曲子只有手指的动作也能弹好,但偶尔会让音乐听起来有点单薄,清晰度也不足,所以可以尝试轻柔的、有弹性的手腕回转动作,让乐句的音色和造型更有韵味。”

那位母亲不禁插嘴问:“也就是您说延伸型?”

“是的,不再是手指独立的演奏,”容修耐心地说着,还给孩子们摆出手型,“而是手指、手腕、小臂、整条手臂的各个关节小幅度地分担演奏动作,大关节为小关节提供支持,这也是能令一些曲子弹奏得更省力、音色更丰富的好办法,但一定要注意弹奏的手型和姿势。”

而后,容修又示范了另一种技巧,弹奏的仍然是肖邦。

这次他弹奏的是《F小调练习曲》第二乐章的一条乐段。

这个练习曲,每一位钢琴生都很熟悉。

容修演奏的每一个乐句,都是国际公认的划重点内容,简直是名师“划题指导”啊!

而他的嗓音与乐曲同样悦耳,弹奏间,他问小姑娘:“你看,我的手指是不是没有离开琴键?”

小姑娘突然被点名,紧张点坐直,仔细看大哥哥修长的手指,点头说:“是的,这个我正在学,手指好像黏在琴键上一样,大哥哥弹得好轻松!”

“那么,我换成另一段旋律呢?”

话音刚落,弹指一转,旋律变成了另一支曲子。

技巧似乎稍有变化,音色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啊!手指从半空中掉下来了!”小姑娘惊叹,“好好听啊!”

这次容修弹奏的是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

他的手指距离琴键有两厘米的距离,快速地弹奏出了颗粒感。

家长们纷纷点头。

众人都听出,极小幅度的手型技巧变化,就让音色变得极为不同,而并非单纯的力度与强弱的变化。

紧接着,容修又换了一种方法。

这次是刚才容修演奏的“小星星”中的那段琶音部分。

顾劲臣注意到,这次有点像容修弹吉他拨弦的手指动作,没有黏着键盘,也没有抬高,而是当手指落在琴键上之后朝自己身体方向快速而细小地做出一个类似拨弦的动作。

“更好听了!”家长们惊呼。

这就是大师们整天在说的“触键”与“灵魂”吧?

也是真正的大师级钢琴老师在教孩子们的东西——

国外的钢琴老师们,在小孩刚启蒙时,就致力于教孩子们如何“触键”,如何演奏出更充满灵魂、更有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