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050 羽绒服,鸭绒被?(1 / 5)

加入书签

热热闹闹的工会选举结束后, 厂里头该忙得忙。

拿一份工资三处跑的南雁很少往工会办公室去,更多的时间还是泡在了食品厂这边。

尤其是伴随着生产线的到来,安装调试, 工人招聘,一堆事情都要操心。

尽管三月的第一个周末钟厂长结束修养,从北京回了来。

但瞧着比之前瘦了一大圈的人,南雁可不敢让这位领导去操心这些琐事。

她年轻,忙这些就行。

只是管理的确有点费人,单是招人这一项就麻烦诸多。

食品厂的一些工人名额是下放到各个公社的, 效仿隔壁的肉联厂有单身公寓也有家属院区, 倒是不怕没住处。

但隔壁公社处理工人名额时, 似乎“有失公平”,陆续有社员来到食品厂这边找南雁告状——

“我们大队支书把名额给了他小舅子。”

“我们家闺女好歹念完了初中, 凭啥没这个资格?”

“那些知青凭什么能来厂子里工作, 我们家孩子不成?”

“……”

南雁这个工会主席倒是先来处理这边的事情了。

褚怀良来这边看热闹的时候就看到南雁送走了前来讨要说法顺带着告状的社员。

“别人看着这厂长十分风光, 实际上麻烦多着呢。”

南雁喝了口水,刚才光顾着招待人了,她都没顾得上喝水。

“你们红武公社怎么样?”

“每个公社下放二十个名额,剩下不到一百个名额是面向县里。”

确切的说是这八十七个招工名额。

对此南雁制定了详细的招工要求,优先安排烈士家属以及退伍战士。

当然县里头一般也会对这类人群有安排,所以只占用了不到十个名额。

剩下的名额拿出五十个来,招聘县里那些还没有落实工作的高中生和初中毕业生。

再剩下的,则是面向陵县的知青。

外省远地过来插队的知青, 如果想要在陵县落实工作, 那我们提供工作岗位。

偌大的陵县,何止这二三十个知青?

就红武公社都不止!

一开始骆主任还担心这部分名额会浪费——

来自大城市的知青不见得能瞧上陵县这种小地方。

人家盼望着有份工作,那是回家乡落实工作, 而不是在你这小县城。

但这些名额并不够用。

显然骆主任在工厂里待久了,不知道乡下干农活有多累。

能回城的知青早就回去了,现在还留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家中没什么门路。

近在眼前的工作机会好过遥遥无期的回城何止一星半点?

报名人数太多,最后还是进行了一个小考试,筛选出了这些。

当然,食品厂的知青远不止这不到三十人。

毕竟南雁这边还下放给每个公社的二十个工人名额,不少公社都留了几个工作岗位给表现突出的知青。

当作奖励。

你表现的好,咱们公社不亏待你。

红武公社直接拿出五个名额来,属于最大方的那一波。

要不是马书记和赵留真在公社威信高,也没有给自家亲属谋福利,把剩下的十五个工作名额分给了村里念了高中的娃儿。

或许也会闹出一些事情来。

但并不是所有公社都能学马书记他们,有大公无私的也有私心重的。

这就给南雁的工作增添了一些麻烦,让褚怀良直接看了热闹。

“你为什么不干脆树立一个标准?”

“嗯?”

“我看你们红武公社做得就很挺好,让公社里那些念了高中的来上班,这也是告诉村民们,读书有用。”

事实上也不用红武公社,但是南雁拿出五十个名额来招县里的高中生,用意就已经十分明确。

为什么不把这个标准明确了呢?

“因为标准一旦明确,公社的人都会来找我的麻烦。”

褚怀良:“你现在没被找麻烦吗?”

“那不一样。”南雁把这一搪瓷缸子的水灌了下去,觉得自己的胃都被塞满了,“现在只是向我抱怨,他们归根结底是对公社的干部不满。”

可现在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犹如隔着一条鸿沟,乡下老百姓很难跨越,也不敢直接找到公社那里去,只能找自己发发牢骚。

褚怀良搞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我有责任整合群众意见,再反过来给公社施压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然耽误了生产,你说这责任公社那边扛得起吗?”

前来反映情况的社员并没有什么威胁生产正常运行的话,但不妨碍南雁用这个来跟公社反应情况嘛。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礕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①

南雁利用的就是大家的这份心思。

她不想还没开始生产就折腾出一堆事来,索性没制定标准,让公社各展神通。

若是公社能达成一致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