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得到阳城(2 / 4)
但燕绥却没那般自信,何况对待谋士,岂能不热情,人曹操史上还故意不穿鞋子就跑出去迎接许攸呢,遂提溜着礼品来参加“面试”了。
翌日,陈宫早起去食堂吃了个早饭,看众人有条不紊拿着餐盘去打饭。
“陈先生,我带你去单独的小窗口领小炒。”对于陈宫这种高级人才,相关待遇都是燕绥直接交代下来的。忧心陈宫水土不服,作为燕绥贴身护卫的典韦立即过来关照了。
虽然在财务部门领到了厚厚的一沓粮票,陈宫却不打算去小窗口吃小炒,笑道:“没事,先试试大锅饭的滋味。”
典韦挠头笑道:“其实大锅饭也不错,在我以前的村子里都吃不上呢。”
他自己也节约着粮票用来兑换其他好东
西,便也端着木餐盘跟在陈宫身后。
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是大多数,除了少数无肉不欢的护卫,有的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清早就去小炒窗口点炒鸭肉末。
汉代的烹饪手段本没有“炒”,而以以蒸、煮、烤为主。
还是燕绥教会了伙夫和厨娘以肥肉熬制猪油,庄子才吃得上炒菜。但肥肉熬出来的油少,因此小炒昂贵。
村民宁愿多存粮票买过冬的用品和农具,还要为自家小孩采买笔墨纸砚,哪里舍得吃?
何况食堂的大锅饭对以前饭都吃不饱,甚至要挖野菜、吃树皮的他们来说,已经是十足的美味了。
今日的早饭是小米粥、麦饭配萝卜咸菜,小孩和孕妇还能多打一个鸡蛋。
食堂里有长长的桌子和蒲团,供人坐着用饭。两人相对坐了,左右都是打着赤膊的大汉,身后则是一对豆蔻年华的少女,都吃得津津有味。
众人穿着在田庄兑换的亚麻裤子,不怕露出不雅之处,大多数不跪坐,直接盘腿或者伸腿坐了。对于士子豪族,不管多冷的天,他们只是多穿几层衣服。
汉代绝大多数的内衣,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如果不用外袍掩住,就容易走光,坐下的时候也得跪坐,否则不雅观。
而地里干活的农人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买起不袍子也舍不得穿,他们穿上衣下裳习惯了,对庄主命人制出来的现代衣裤接受度非常高。
而燕绥有时候也自己穿上衣下裤,更轻便和凉快,带动庄子麻衣风潮更盛。除了外出办事,管事们也都更喜欢穿细麻衣。
外袍有一件体面的就够了,庄主经常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庄子不兴奢靡之风。何况燕绥有心遏制贫富差距,他们的工钱自然不足以随心所欲买丝绸。
若是村民踏实苦干,家里有两三个青壮劳力,一家得到的工分比小管事还要多哩。
见两人坐下,大汉抱之一笑:“典护卫带新人来啦?”
典韦忙道:“是庄主新请来的陈先生。”
大汉们连忙抱拳道:“怪不得气质不俗,见过先生。”
“客气了,日后还请多多诸位关照。”陈宫连忙回礼,他心下纳罕:庄子男女老少似乎十分守礼,食堂打饭不见任何推搡和争执,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庄主燕绥着实不同凡响。
用过饭,想到陈宫带的行礼不多,只要一个包袱而已,典韦便建议他直接买成品衣服。
“咱现在布坊都有成衣,按照庄主大、中、小三个尺码裁剪的,先生穿中号应该正合身,可以试试看。”
“哦,我见庄中多穿上衣下裤,又透气又轻便,样式男女老少一模一样,莫非就是布坊的成衣?”
款式都是最简单的,只是布料区分了粗麻和细麻,颜色分了褐色、雾灰、黛蓝、赤色和米黄。
典韦笑道:“正是,布坊里也有各色的夏制衣袍,免得先生们穿不惯。”
汉代衣袍才是正式的服装,上衣下裤走
在街上会让人觉得“不雅”,只有穷苦人家才会这么穿。而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在汉代有个称呼,叫做“短褐”,读书人是碰都不碰的。
陈宫觉得挺新奇,庄子里一切欣欣向荣,百姓衣食住行似乎都不用愁,连在田地里辛苦苦工作的佃农面上都不带愁苦,一路上多听多看,越发觉得赞叹。
到了行政楼,郭嘉笑道:“公台来得正好。”
为了让陈宫和戏志才尽快分担工作,郭嘉把一堆的会议文件找出来,让他们先熟悉庄子的风格。
在行政楼的会议室,荀彧、郭嘉、戏志才和陈宫互通姓名,正式认识了一番。
甫一坐下,陈宫就闻到了一股幽幽的清香。细寻来源,竟源自于长相俊美、举止文雅的荀彧身上。
他心下了然,此时世家贵族中流行熏香,即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炉子上熏烤,这样挥袖间香气萦回、有仙人之姿。
荀彧不只熏衣服,还熏被子、熏房间,身上亦佩戴香囊。他所坐之室,室内三日香气不歇,戏志才和郭嘉私下里还偷偷调侃他是荀香香,比世家贵女还要讲究。
横竖庄主不在,郭嘉便自我介绍道:“鄙人郭嘉,字奉孝。嘉先前隐居在小甜村,化名郭三,阴差阳错当上了庄子的账房。”
陈宫最为年长,年近四十,和郭嘉的父亲差不多的岁数。看着戏志才和郭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