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书楼(2 / 3)

加入书签

看着只有五六岁的自己,穿着红红绿绿、丑毙了的青蛙装也不哭不闹,乖乖巧巧地牵着妈妈的手,回老家农村探亲。

那还是第一次到乡下去,见到什么都好奇的很,老家条件不好,最后一程路是坐着驴车,由亲戚接回村的。

他父母已经一脸疲惫,相互靠着,拽着捆行李的绳子,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亲戚搭着话。

小小的叶林却正兴奋着,悄悄伸手去摸驴身后甩来甩去的尾巴,他还没跟这样大的动物近距离接触过呢,这简直就是个大怪兽!

亲戚大叔笑呵呵的拿开他的手,却把他抱起来放到驴身上坐着。

叶林有些不忍直视的看着自己坐在驴上左右摇晃,兴奋的嗷嗷叫的样子。

他们一家在亲戚这住了十多天。

小叶林也就迅速变成了一个农村娃,一身泥土,跟着亲戚家的孩子抓虫子,撵兔子,玩疯了。

有一回见到大人们围在一起干活,说是要修围墙,他也兴致勃勃的过去围观,大人们没掏钱买水泥,而是自己配的土水泥。

叶林看了一会,觉得没趣就走了,这段记忆早就掩埋在岁月当中,但此时再一回想,他提问时,亲戚大叔是给他说了所用材料的。

农家自制水泥其实做起来又简便又省钱,所用原料这时候也都有:石灰、石膏这两样是必备的,石膏不需要太多,只用来帮助调节水泥凝固速度。

生石灰矿自古就在开采了。石灰岩矿场是非常丰富的,山东,河北,河南,辽宁都有非常丰富的矿脉资源。

剩下一种,占大头的原料可以是炉渣灰,砖瓦粉,碎瓷片。

这几种相比自然是碎瓷片做出来的水泥最好看,色白如玉可以用来装饰抹灰,但是碎瓷粉收集起来可能量并不多。

叶林打算配置出来,只能供给富贵人家买来刷墙。

要是收购砖瓦粉,可能量也不会太多,毕竟现在能盖得起砖瓦房的人家也不多,烧出来的砖瓦那都是得小心使用的。

真正能够大量生产,用在治理河道上的,应该只有炉渣灰这种了。

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河北都有大量煤矿储存,北方地区冬日用煤都有几百年了,因此想要找煤烧完之后的炉渣灰,自然也是极容易的。

只需将里面的白渣、红渣检出来,洗净干燥,磨细过箩就可以了。

将这三种材料都磨成粉末,按比例拌均匀,就可以储备用了。

小时候,村里人用的就是煤炉渣自制水泥,过了两天叶林去看的,那面墙已经修得齐齐整整,硬邦邦的丢石子上去,都不会有任何划痕。

叶林睁开眼,眼里亮晶晶的。太好了,有了水泥做什么不行?

他当即登记出了书楼,兴奋地带着墨竹回到听竹轩。

叶林在院中左右看看,虽然还记得几种材料,但当时并没有问清配比,看着记忆里的画面也只能知道个大概。而要研究水泥的配比,总得有合适的场地。

院子里倒是空旷的很,但是大冬天的,他可不想在外面受冻。

正房是他的卧房和书房,总不好在里面加工,要是落的都是灰,墨溪、墨泉两人可怎么收拾?

叶林转头,将目光对准两侧的厢房,对比了一下,天上一轮红日,将西厢房照的暖烘烘,叶林点点头,就是它了。

挑了一间稍大些的,叶林进去一看,可能是预备着要住人,里面摆放着床榻等家具。

磨碎清洗等可是体力活,应该需要不少人来帮忙,中间的位置必须空出来。

墨竹跟在一旁,看着叶先生进了厢房就开始发呆,但神情中隐隐透着些兴奋,不知叶先生这是有了什么主意?

没一会,叶林就醒过神儿来:“墨竹,找院子里的人来,我要对这间房重新布置,里面的家具全都要换掉。”

“啊?您是要换什么样的呢?”莫不是嫌弃这些家具档次不高,要找些好的来?

“你记一下,”叶林指了指门对面的墙说道:“靠墙摆两张大书架,找些不值钱的瓶瓶罐罐来,要带塞子或盖子。”

又指了左右手两边的窗,“这两边放两张桌案,不要好木头,就要最差的那种,在上面做活,损坏了桌案也不心疼的。”

“左手边靠墙放两把椅子,一个小几,用来歇脚,再找些小马扎来放在右手边,墙跟前摆个架子,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工具都放一些在上面,什么锤子、扫帚、筛箩、竹筐、盆等。再找两个小磨盘来放在桌案上。”

墨竹听着这么一长串儿的吩咐,有些目瞪口呆,叶先生这么一布置,这房间还能看吗?

叶林看他有些呆愣,笑笑拍拍他的肩,说道:“快去安排吧。”

墨竹虽然困惑,但并不多问,应道:“奴才这就办起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好。”

叶林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出去回到书房,听到外面开始传来吆喝声,虽然尽量压低了,还是有些乒乒乓乓的声音,他看着墨松磨好了墨,就在书案前埋首写了起来。

“墨松,你去找人来采购这些东西,注意不要让外人探听到。”

叶林吹了吹纸上的墨迹,交给墨松。

墨松接过来一看,怎么还有煤炉渣?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