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白马庵师徒道情 仙峰岭母女相认(3 / 5)
乃是谭头领之功!”忙派人报知孙大头领。不一会,只见乌梅寨火光冲天,原来是朱长贵下山时,在搬运完了寨中所有物品之后,担心还有后人来占这个寨子,一把火将这寨子烧了,这也是这一带的山寨被破后千年不变的陋习。可惜千年梅林毁于一旦,从此这九峰山再也不见杨梅和乌梅了。
次日,孙碧云命夏全明、唐林带领归顺的谭祖立、朱长贵等先回东落寨。孙碧云松了一口气,对成芳道:“他们都下山了,你我姐妹何不趁此空闲,好好游览一番,也散散心?”成芳大喜,道:“师妹有此雅兴,我求之不得。老在一个山头呆着,成天与一帮臭男人打交道,都烦死人了。在这大山深处走走,若是碰上野兽,杀它几只开开心,多好。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日我姐妹就做一回观山游水的仁者智者吧。”
碧云便对随从交代毕,也不带随从,两人骑着马,沿山道漫无目标边看边走,观赏九峰山中茫茫林海。来到九峰山主峰,看见无数的参天大树中,突见一处平地,远看似一片金色的原野。近看原来是大片的银杏树,正值深秋初冬之交,银杏树叶己由绿转黄,黄灿灿如片片金叶,有数十棵大的银杏树,足有几抱围,树高数十丈,傲立于山皂之中,树上的累累白果已开始掉落。孙碧云叹道:“古人只赞枫叶红似二月花,就不赞美这银杏胜似黄金叶。”成芳道:“师妹说得好,那文人什么不好赞,偏赞什么枫树叶,那枫树一到夏秋之季,滿树长着绿毛虫,落到身上又痛又痒,树又成不了材。看这银杏树,到了春夏,满身是绿油油的树叶,秋天到时,枝上白果累累,是我们妇道人家的良药补品,一到初冬,全身金灿灿如片片金叶,比什么都好看。”两人被这遍地银杏树吸引,下马来到树下,捡起掉落的果实。突然见一群猴子从银杏树上跳下来,一只只虎视眈眈的眼神直盯着这两个不速之客。
孙碧云笑道:“师姐,你我侵犯它们的领地了。这银杏果就别拾了,我们走吧。”成芳道:“看来人和畜生没什么区别,各有各的山头与禁地,侵犯不得。尤其是这猴子不好惹,虽也通人性,却野蛮得狠。”
两人下了主峰,沿山间小径,到了另一个山坡,看见一处十字路口,不知往何处去。细细一看,见一条通往北面山峰的道路上有行人走动。两人余兴未尽,便往北山走去。到了山顶北端,远远望去,就见对面一山皂处有一排排用杉木皮盖顶的木屋。二人疑惑,这高山峻岭之中,哪来的人居?成芳道:“要不下去看看?”孙碧云摇了摇头道:“依我看,这一排排木屋并非村落,一定是一个同我们一样的山寨。今日姐妹开心探山,就莫去惊动他们了,否则又不得安宁。”
两个策马下了山峰,天色早已过午了,二人又渴又饿。成芳道:“今日我们俩信天游,先前没准备些吃吃喝喝的,下次上山得带足了吃的才行,否则也不能尽兴观山赏景。”碧云也笑道:“怪我疏忽了。”二人只得下山,去寻找村落人家,讨口茶水饭菜解渴充饥。
一路下山,两人又走了半个多时辰,也没有找到一户人家。正在饥饿难耐,却听远处传来一阵阵木鱼声。成芳喜道:“师妹,这附近必有庵寺。”两人骑马一路找来。翻过一山,再过一坳,果然看见前面山皂有一庵子,二人大喜,到了庵前,只见墙上写着“白马庵”三个大字,果然是座尼姑庵。但见得:
绿瓦红墙,曲廊回房,巍巍青山叠叠迭;三山门前,白马庵处,艳艳枫叶层层遮;五福堂下,溪水泉旁,鸟啼蛙鸣闹不歇;两行松柏,遍地柿竹,长年岁月自清幽;老尼念念打禅坐,木鱼声声招佛来。
又有诗赞曰:
一条青石通神道,两株古柏守庵前。
紫铜香炉火不断,白马古刹有岁月。
两人见了庵前尼姑,便向尼姑施礼。那尼姑连忙回礼,道:“阿弥陀佛!请问两位施主从哪里来?”成芳道:“我等从山中来,想到庵中一歇。”那尼姑见跟前是两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女子,穿戴非村姑农妇可比,便引进庵中入座,献上茶来。孙碧云道:“我等路过贵庵,不知这庵中主持师太尊称?可否一会?”那尼姑道:“我家住持师太,向来不避施主,只是今日慧宁师伯光临寒舍,师太此时正与慧宁师伯在后院议事,故此怠慢。”孙碧云听了,惊疑道:“师傅才说的可是慧宁师太?”那尼姑点了点头,道:“施主莫非认得慧宁师伯?”
孙碧云忙点了点头,忙对那尼姑道:“有请师父去禀报你家住持,就说孙碧云和成芳两姐妹要拜见慧宁师父。”尼姑听了,便道:“施主请稍候。”便匆匆去了。不久,就见两位高尼双双从后院出来。孙碧云一看,正是数年未见的师父。孙、成二人欢喜不已,慌忙迎上去跪安。
三人不期相遇,自然亲热不已,各自嘘寒问暖。慧宁神尼问道:“你们两个怎么会来这白马庵?”孙碧云道:“说来也巧,我们也是在这九峰山观景,听到木鱼声,便循声来到这里。”慧宁神尼便把身旁的老尼向他俩介绍,道:“这位就是这白马庵主持慧云师太。”孙碧云与成芳听了,慌忙跪地施大礼,慧云师太也慌忙上前扶起,道:“两位贤侄不必行此大礼。”又是一阵寒暄后,慧云师太忙吩咐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