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 章 燕震大婚(1 / 2)

加入书签

在忙忙碌碌中,燕震的婚期很快就到了,这一天懿安皇后张嫣正在帮白茯苓做着最后的准备。

不过和其它公主出嫁不同,燕震说什么也不接受驸马的身份,他对崇祯皇帝说,他就当个将军伯爵就挺好,不做驸马。不过崇祯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他较真儿,最后就依着燕震的意思,按照公主下嫁修罗伯府办理。燕震如此坚持的原因无它,就是明朝的驸马简直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就连和公主同房都得由公主提出申请。

就拿万历皇帝的掌上明珠寿宁公主来说,她悲惨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明朝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女儿是寿宁公主,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她的爱情故事。这位公主很会转世,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所以她自然是万历所爱。

后来寿宁公主嫁给了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夫妻二人非常相爱。按理说,寿宁公主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的爱情悲剧源于不正常的“召唤”规定。

那么,什么是“召唤”?为什么皇室会用这种不人道的方式折磨公主们?

明朝时期,许多公主婚后不能与驸马同居,这是为了防止公主与驸马走得太近,也是为了防止“外戚统治”。如果公主想见驸马,想和驸马共度良宵,她会提出申请,并被记录和存档。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某公主招驸马一起睡。古代女性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伤害,频繁召唤驸马会被视为不道德。因此,公主们即使思念丈夫,也不能总是召唤徐。更何况负责此事的宫女嬷嬷大多是一个内心感情扭曲,本性贪婪的老太婆,各位看官可以脑补一下容嬷嬷的样子。如果她不讨好,不贿赂他们,就会让她百般为难,让两人难以相见。所以公主很难见到驸马。

寿宁虽然是公主,但也难逃这厄运。她不知道怎么处理贿赂,又苦于不能一直和老公在一起,所以一辈子一个人生活。

崇祯七年四月初九这一天,整个紫禁城都显得喜气洋洋,全北京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今天是懿安皇后张嫣的义女坤馨公主与修罗伯结婚的日子,皇上为此还特意的大赦天下,并且停早朝三日,整个北京城都跟着热闹了起来。

早在崇祯皇帝赐婚之后,宗人府、礼部等部门便开始按照礼仪筹备婚礼,明朝公主的婚礼程序一般遵循民间风俗,主要由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部分组成。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其他朝代大多不由皇帝亲自主婚,而以同姓诸侯王公主持,而明朝则以皇帝主婚。

首先是采纳。也就是缴纳彩礼,与民间普通百姓结婚时南方向女方交纳彩礼的形式相同。通常由驸马先面向皇宫方向参拜,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感激,然后由掌婚人带领,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和表文带进皇宫,由内使转呈皇帝。燕震虽然不做驸马,但是白茯苓现在毕竟也是公主身份,该有的皇家礼仪是不能少的,很多程序体现的其实是皇家的脸面。

第二步是问名。这是占卜和正式册封公主的仪式,问名完毕之后,朝廷还会举行赐宴等活动。

第三步是纳吉。也就是合八字,合燕震与坤馨公主双方生辰八字后,卜吉订婚。

第四步是纳征。便是由修罗伯府下聘礼。

第五步是请期。卜算良辰吉日,确定具体婚期。这一步在崇祯皇帝赐婚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日子,所以就省略了。

最后就是亲迎。也就是燕震在大婚时亲自迎娶公主的仪式。

这一天,燕震早早的就换上了绛红色的麒麟服,头戴七梁伯爵冠,双侧插五彩雉尾,胸前带着一朵大红花。喜滋滋的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向着皇宫的方向走去。身后跟着的是,二哥李大鹏为首的修罗营一众兄弟和将领。三百修罗卫盔明甲亮跟在后面,另有一众民夫,抬着要做为恭纳的“九九礼”。一路上敲锣打鼓,两旁的百姓也都纷纷对着燕震拱手,说着恭喜修罗伯的吉祥话。

到了午门口,将礼品放下,交由礼部清点。礼品为鞍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酒45瓶。

礼品清点之后,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由午门出了紫禁城。新娘轿子的前方是:天文官,按照白茯苓的身份所配备的陪嫁物品与仆人,蜡烛灯笼二十副,相应使臣,头插钗子的童子八人,方形扇子四把,圆形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灯二十个,行障,坐障。懿安皇后张嫣亲自送行,乘坐九龙轿子。公主两边是两重围子。近千名宫女和太监随行,京营的士兵负责维持着道路两旁的秩序。崇祯皇帝特别命冯六的骁骑营担任坤馨公主送亲的护卫,阵容之盛近几十年都少有。至此,迎亲队伍与送亲队伍合成一股,向着修罗伯府行去。

一路上锣鼓喧天,道路两旁人山人海,百姓们拍手叫好,不断的有人喊着:“恭喜修罗伯!贺喜修罗伯!”这样的话。燕震的兄弟们则是将大把大把的喜糖、铜钱扔向人群,百姓们爆发出一阵欢呼,引来孩童们纷纷捡拾,并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队伍在百姓们的祝福声中很快到了修罗伯府,此时崇祯皇帝早已和周皇后坐在了主位上,等着新人的参拜。

门外的鞭炮声噼噼啪啪的响了起来,燕震和白茯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