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兵临城下(1 / 2)
洪承畴带着大军刚刚出发,路上就接到了从京师送来的急报。山西境内现大批贼寇!崇祯五年(1632),高迎祥、马光玉、张献忠、李自成合攻宣大一线,洪承畴逐令大军转进宣大,准备与农民军进行一次决战。
“各位,对此次流贼进军方向有何看法。”洪承畴看向身边众将。
“督师,末将以为,流贼由河南入晋,必先攻取大宁。”曹文诏说道。
“嗯,我们距离大宁有五天的路程,如果急行军的话,也要四天的时间,就怕大宁坚持不到我们大军赶到啊。”洪承畴有些担忧的说道。
这时杨少堂开口说道:“督师,我修罗营急行军三天可到大宁城下,”
洪承畴颇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杨少堂,他也没想到这个跛脚将军能说出这种话来。要知道他们现在距离大宁将近五百里,而明末的军队一般的行军速度,步兵每天能行进只有四十里,如果能行进五十里就已经是强军了,戚继光的戚家军每天能行进八十里,可问题人家那不是戚家军嘛。杨少堂这个说说法,他的修罗营每天要行进120里,这有点打破了洪督师的认知。
“杨将军,军中无戏言!”洪承畴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这个杨少堂,战场上可不是逞能的地方。
“督师放心,我修罗营虽然步兵多,但是我们这次大车较多。士兵可以乘坐大车赶路,另外我们还有一千五百名将士是骑兵。”杨少堂接着又说道:“修罗营训练的时候,也经常会进行拉练训练,所以不惧长途行军。”
“那好吧,少堂,你赶到大宁城后先行入城。此次贼军集结了20万之众,切不可为了一时痛快而和贼军于城外野战浪战。”洪承畴想了想,如果能有一支军队先行到达大宁城也不错,可以先行帮助守城,让城内军民安心等待援军到来。
“得令!”杨少堂也不废话,直接领命出征了。
此时的大宁城却已经是风声鹤唳,听说贼军入晋, 大宁城的守将陈忠心里直哆嗦。这一天,陈忠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上大宁城头。向城下一看,一下子睡意就全消了,只见城外五里处,密密麻麻的旌旗下,头缠黄巾的农民军漫山遍野的站了一片,已经列阵准备攻城。中间的帅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应该是农民军中李自成的队伍。
话说李自成大营的前锋到了大宁城。大宁城有1000名步兵把守,这个守城将领陈忠,是原来的山西巡抚仙克谨的远房表亲。
崇祯三年正月,山西巡抚耿如杞因为兵变被黜,仙克谨继任。仙克谨的表姐找到他,让他给自己的儿子找个差使,仙克谨看陈忠还像模像样,心里一高兴,就派他来镇守大宁城。二月,陕西义军老回回、横天王、八金刚渡河进入平阳。
明廷追查责任,仙克谨没当几天巡抚,就在这年五月被撤职,宋统殷继任。宋统殷的运气并不比仙克谨好多少,在他的任内,王嘉胤、点灯子等人大举入晋,宋统殷首尾难顾。仙克谨原来安插的亲戚朋友虽然被撤换了不少,但还没有轮到陈忠头上。
故而这位中看不中吃的陈忠将军,还在苟延残喘地当他的大宁守将。
李过带领200名兵丁,作为先锋部队攻到大宁城下。陈忠欺李过人少,便留200人守城,率800人出去迎战。谁知那李过最不怕硬打硬冲,早就在李自成营中得了“一只虎”的外号,现在见陈忠摆阵相迎,正合了心意。
两人交手不及三个回合,陈忠就已经知道自己决非李过敌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掉转马头便向大宁城里逃去,手下兵丁见主帅败回,也一窝蜂般四处逃窜。
李过得胜,统治200兵丁便要冲进城来。陈忠见状急令扯起吊桥,关闭城门,可怜那些来不及逃回的兵丁,自相推搡践踏,有不少落入护城河中淹死,剩下的让李过的人马全数杀光。
陈忠经此一阵,不敢再战,连夜派人向现任巡抚许鼎臣告急,一面招集城中残存士卒百姓,死守待援。大宁城自义军入晋,未遭劫掠,所以城中还是较为安定。
百姓中盛传流贼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故事,此时守城将领布告一下,那自告奋勇守城的百姓,居然有几千人之多。
陈忠一见,心情舒展了不少,急忙下令给这些人分发刀枪器械,轮流守城。再说那巡抚许鼎臣每天见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早已是虱子多了不咬,见惯不惊。只派了一员副将领500名兵丁前来相救,算是对上对下都有个交待。
以后两天,李过带人一面叫骂,一面攻城。无奈陈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任凭义军百般侮辱,决不出战。这时李自成的大队人马也已经赶到了,他听李过述说攻城经过,不禁大为恼怒。
心想如果连这样一个弹丸小城都拿不下来,我李自成还怎么在各路头领中混?于是,便不听高一功、刘体纯二人劝阻,派高杰、李过二人轮番硬攻。
城上陈忠见敌人突然加紧进攻,不敢怠慢,倾全力守御。这陈忠虽然懦弱无能,却有一样长处,就是责任感甚强,事到临头,硬着头皮也要上。也幸亏这大宁城虽然城小人少,城墙也不甚高,却非常坚固。
李自成连续攻了一夜,却寸功未建,不仅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