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南越王宝物(1 / 2)

加入书签

刘亮准备离开炼丹的地方时,突然从外面进入了几只黑影,刘亮用手电筒照了照,“我去,灵狐狗。”

这黑黑的墓室,来了这么几只灵狐狗,刘亮知道灵狐狗的视力不怎么好,但是听力和嗅觉却是很厉害,只要不发出声,那些灵狐狗未必能找到自己。

于是,刘亮运用灵气,将自己周围的气味断开。

几只灵狐狗四周跑了嗅了嗅。然后来到墓碑前,汪汪的叫起来。

刘亮想,难道这些灵狐狗以前墓主的宠物。

突然,刘亮想到那个石桌上的木简,或许可以知晓其中的答案,刘亮将那些可以看清的字都记录了下来,以便后面解读。

那几只灵狐狗就蹿了出去,

等等,他们好像并不是从那个灵泉过来的,这说明这个墓早就有其他的出口,但是为啥刚进来时里面的空气很稀薄。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那个出口离这里远而且是一个很小的出口。

刘亮在炼丹师那里看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不找不知道,一找真是惊喜连连.

在石桌下面有一个铜盒。

当打开铜盒时,里面是一个黄色包裹的长卷,刘亮小心的打开长卷,里面记载这是配药的成分用量和炼丹方法。

而起初记载的是为武王护灵,后来有野物狐狸出没,炼丹师用丹药滋养狐狸,狐狸强大挖开了洞穴.

后来狐狸与外面的狼生育了这个狐狗,狐狗在炼丹师用丹药的滋养下,成为护灵的灵狐狗。

原来是这样。

刘亮继续往下看,虽然很多文字不太认识,但是整体大概是了解的。

原来武王里面也存放着大量丹药。

刘亮想到了高中学的历史课上,讲述了在秦朝末年,中原陷入了“楚汉相争”的混乱状态。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196年,赵佗臣服于汉高祖刘邦,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

刘亮来到了一个小室,那里面是一堆白骨,还有堆放小山式的竹简。

刘亮拿起来看了看,记载了这个墓的结构和建筑特点。

墓室用750多块红砂岩石筑成,墓顶用24块大型红砂岩石覆盖,再分层夯实而成。

整个陵墓坐北朝南,面积100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修建。前后共7个墓室,前面三室分别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面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和后藏室。前部前室四壁与顶上都绘有朱、墨两色云纹图案,象征朝堂;东耳室放饮宴用器,有青铜编钟、石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西耳室是兵器、车、马、甲胄、弓箭、五色药石、生活用品和珍宝的藏所,其中来自非洲的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后部居中的正室为墓主主棺室,以一棺一椁入殓。墓主身着丝缕玉衣,两侧有10把铁剑,9枚印鉴,其中最大的一枚为“武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子”金印以及墓主,东侧室为姬妾殉葬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侧室为7个厨役的殉葬室。后藏室为食物储藏室,里面藏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制炊具与容器。

陵墓中共有文物10000多件,包括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等,殉葬者15人。其中“武帝行玺”龙钮金印,此印为方形龙钮金印,通高1.8厘米,边长3.1厘米,重148.3克,含金量98%,印面呈田字格状,小篆体阴刻“武帝形玺”四字,书体工整,刚健有力。印钮作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四足分别置于印四角之上,似在腾飞疾走。

还有象牙卮,即酒杯。此象牙卮高5.8厘米,厚0.3厘米。装在一个漆木酒杯内,整体呈圆筒形,卮盖内针刻有凤鸟、飞雁纹,盖身刻有四只独角神兽,神兽张口回首、姿态威猛,画面用红蓝两色相涂。

按秦汉礼制规定,只有皇帝、皇后的印才能称“玺”,其他臣属的印石是不能称“玺”的。皇帝用玺并非只有一种,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玉玺,且皇帝的玉玺是可以往下传的。而赵佗的“武帝行玺”之所以不再传给后世皇帝,而用于陪葬,是因为该金印为他个人专用。

除了“武帝行玺”金印外,龟钮金印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了金印之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等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舶来品”。在随葬的银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制作精巧,闪闪发亮的银盒,其花瓣银光灿烂,尤其引人注目。银盒呈扁球形,通高12厘米,腹径14.9厘米,重572.6克,出土时藏在主棺室内,里面装着十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华夏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青铜酒器。通体鎏金,颈细长,腹圆,广圈足微向外撇。

南越王的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

南越王墓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