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 / 2)

加入书签

出了玄武门,攸宜和玉华来到朱雀大街。看着越发热闹的街道很是开心,两人带着护卫在各个店铺穿梭。

这久违的自由感,让人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是新鲜的。

那叫卖声是那么动听 ,那些人是那么鲜活,一切是那么的有趣。

恭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占地六十亩,在西城就占了十分之一。

七进的大院子,朱门青石,威风的石狮子守在府门两侧,上头正挂着御赐恭亲王府的牌匾。

进入王府,里面也是大的出奇,亭台楼阁,花园水榭,景色宜人,可见皇帝对自己这个皇叔的重视。

进了王府去给恭亲王妃请安,恭亲王妃也是个将门虎女,性格十分爽利。

看到自家闺女经常念叨的小姐妹自然也十分看重,自己闺女的脾气可不太好,好不容易有个真心相待的小姐妹可不容易。

对着攸宜就是一顿嘘寒问暖的,那叫一个和蔼可亲。

对攸宜是夸了又夸,看的玉华直牙酸,这还是自家的母老虎娘吗?

今天,是镇北军班师回朝的日子,玉华早早的就拉着攸宜起床。

带着自家的弟弟们,来到朱雀大街,这里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在这夹道欢迎。

估计再过一会都挤不进来了,还好玉华命管家早早的在百味楼订好的包间,刚好可以看到朱雀大街的景色。

“攸宜,快看,镇北军回京了,看。快看,那骑着黑色骏马的那个就是镇北将军的儿子朱恒,就是他曾经杀了北夷的首将。

还有那个是李尚书的儿子李勇,还有……攸宜,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此时的玉华简直兴奋过了头。

旁边的是恭亲王九岁的嫡四子,紧挨着的是恭亲王府庶出的五公子和六公子,他们也跟着惊呼。

本来今天玉华只带着攸宜出门的,可是看着蹲在门口的三个弟弟,可怜巴巴的求带一起走,实在是不忍心就一起带了出来。

看着眼前的四个踮着脚,恨不得把自己的头伸到大街上去的小伙伴,攸宜又是一阵好笑,也被这气氛感染了,趴在窗口往外瞧。

果然,人群涌动锣鼓喧天,在大街的尽头一路身披铠甲的将士列队进入眼前,步调整齐,气势非凡。

街道两边的楼上女郎们脸上激动异常,不停的往楼下的将士身上扔着手绢,荷包的。

第一回遇到这种情况的将士也激动的面红耳赤。

两边楼下的百姓喜气洋洋,哎,那个扔南瓜的大婶,你过分了哈。

这么大的东西,把人砸坏了可咋整,被拦在边上维持秩序的衙役制止。

这边刚制止个扔南瓜的,那边就有个大婶扔瓜子红枣的。还有没找到东西扔的大娘,解下自己的汗巾扔出去的,急得旁边的大爷直跺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玉华的荷包手绢都扔完了,很快就看到镇北军就到了百味楼的下面。

镇北将军朱恒的后面还跟着个气度非凡的小将军,长相硬朗,棱角分明,脸颊上的一道刀疤使他看上去更加凌厉。

虽不知姓名,却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时玉华一把扯过攸宜的帕子,往下一扔。

攸宜刚想把帕子抢回来,哪知那帕子好巧不巧的刚好扔到那位刀疤脸小将军的脸上,两人双目对视,攸宜尴尬的满脸通红。

那个接住帕子的小将军,正是偷偷跑出去历练的王家嫡六子王源。

王家是士家大族,诗书传家,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正一品的阁老。

自己的大伯是从二品的吏部侍郎,三叔在国子监教书,其他兄弟各有所长,有些已经考取功名,有些则打理家中产业。

王源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了清河县任职,那一年清河县连连降雨,大水冲垮了堤坝。

而他的父亲在抗洪时不幸遇难,在也没能回来。

自己的母亲不堪打击动了胎气,带着不足月的妹妹一起随父亲而去,二房也就只留下王源一个人。

他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伤心欲绝,流干了眼泪,整日缠绵病榻,等想起了二房的王源才开始振作起来。

一开始还看顾的比较好,可是王家子嗣众多,王源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读书天赋也不是很高,自然也没有那么被上面的家长重视。

虽然王源读书天分不高,武学确是不错的,在第一次被自己的堂哥欺负的时,就暗暗的下定决心要好好习武。

这样十多年也坚持了下来,两年前更是借着游学的由头瞒着家里去了边关。

直到现在家中的长辈都不知道,还以为他一直在江南游学。

大街上的热闹久久不散,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久久地记在人民的心里。

攸宜和玉华姐弟在百味楼用了午膳,继续在大街上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出宫机会。直逛到下午时分,才意犹未尽的回了恭王府。

队伍来到皇城门广场,只见皇帝威严的站在皇城上,文武百官在皇城门口迎接,见到皇帝的将士自然都是跪下行礼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洪亮,整齐划一,气势非凡。

皇帝见了也是激动异常,脸色潮红,这就是他那出生入死的将士终于凯旋归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