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购国不费,抡才大典(3 / 3)

加入书签

的建立前提是完成国家一统。

从地方治理的纵横捭阖,到军事应对。

同样洋洋洒洒数万言,竟无半点书生意气、纸上谈兵,可以说已经初显峥嵘,有独当一面之姿。

海瑞则不同于他们二人。

海瑞是从安南回来的,他一手经历的安南的革命,对于货币金融霸权的理解更接地气,对于海外朝贡体系的建立,更是独到。

海瑞认为,旧有的朝贡形式已经完全过时,新时代的朝贡体系,大明有帮藩属国进行革命的义务。

大明应当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公平世界。

从农民工作到军队建立到思想传播,他写的切实有效,归纳得宛如执行手册一样,几乎拿出了标准流程的模板。

除他们三人外,这一科自然还有不少人才,当朝廷要经世致用的时候,出挑的自然也是经世致用的人。

虽不一一赘述,但这一科在大明的影响力,已经注定非同凡响了。

故,自春闱后殿试。

张居正得状元,胡宗宪得榜眼,海瑞得探花。

张居正领侍中,正三品衔。

胡宗宪领兵部右侍郎,巡抚江浙,正三品衔。

海瑞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衔。

不仅仅是一甲前三名,二甲三甲,同样各有任命,比往届提拔超出太多,以至于如今的朝廷依旧有议论,说陛下坏了规矩。

南京更是不用说了。

如“小儿执政”之语甚嚣尘上,却也不提甘罗拜相之事,更有甚者,直言科举不公,皇帝为了专权泄题云云。

放在过往,自然要将考卷公开,洗清嫌疑。

但嘉靖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仅仅是每人答卷中摘抄一段用以公开,再有疑问,一概不理,至于南北榜?

不过是过去南榜人数太多罢了。

洪武年间你们都能闹出北人全部落第的事情来,如今朝廷来个五五开,你们便受不了啦?

嘉靖并不在意因此而“失去民心”。

他甚至有意在推动,等南京那边独立科举,他要看徐阶敢不敢迈出这一步雷池,因为这一步走出去,傻子都明白,江南反了。

徐阶若是不反击,那便以后只能在名分上吃亏。

江南的科举名额,将逐年消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