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永做华夏人】(2 / 3)

加入书签

此时的环球航运,包括即将下水的船只,一共是730万吨,仅剩下20万吨的二手船;这些二手船都是四十年代的,以胜利轮为主,所以可以用到七十年代初中期。

因而,环球航运已经算是全部更新换代完毕,全新的船队在世界上极具竞争力,将希腊船东都已经打趴下。

环球航运的‘净负债’方面,大概还有6000万美金。不过这一次造船10艘22.6万吨的油船,需要增加负债2亿美金左右,所以负债一下增加起来。

当然,环球航运的年盈利已经近1亿美金,是个十足的巨无霸企业。

整体而言,价值7亿美金的船队(不含准备建造的10艘vlcc),净负债0.6亿美金,年盈利1亿美金,这是一个极其健康的企业。

前世包宇刚负债肯定高很多,毕竟林志超这一世起步早六年,起步资金大三倍以上。

三菱长崎造船厂的社长相川健二没有想到,林志超考察半年出头,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震惊整个日本造船界。

所以,他的脸上堆满了热情。

事实上,这些日本造船厂不知道,明年苏伊士运河关闭后,他们的订单简直来不及做,一般都是先满足国内航运公司需求,而对海外的造船企业,都有种选择的感觉,没有关系还真不能马上订到船。

就是如此抢手,日本造船业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非常大。

当然,以林志超的关系,订购船只不算困难。

更何况,他今年8月份订购10艘vlcc,明年困难四五月份就会在订购8~10艘,要赶在苏伊士运河关闭之前。

这样一来,虽然短时间负债很高,但几乎很快就可以全部还清。

“林先生,您对交船的日期有没有意义?”会议室里,相川健二认真的问道。

林志超拿着资料和合同,看得非常仔细,并说道:“四艘vlcc油船,分别再明年七月、八月、十月全部交付,贵方确定没有问题?”他反问道。

相川健二说道:“没有问题!因为你是

林志超点点头,vlcc船的寿命只有15~20年,回报率有20~25%;不过林志超实行长租,所以回报率只有20%。

看起来达到了国际惯例的最低标准,实际上是香港航运的海员薪资低,运营成本低,才看看达到最低标准;当然,林志超若是搞单程短租的话,回报率可能达到25%每年。

但固然如此操作,在1967~1973年不缺订单,但很难度过1973~1974年的航运低谷。倘若林志超实行长租,他就可以在1972年时,为旗下船队签署一个五年合同,那个是航运价格合理、业务较多,合作方不可能不续约。

“那没有问题!合作愉快,明年会继续考虑合作,我对vlcc的前景很乐观。”

相川健二知道林志超并不是再给空口支票,因为他每年都会来日本造船。只是他有些不解,10艘22.6万吨的油船,真的可以租出去嘛?

毕竟一下子就是226万吨的载重量,是非常大的业务。

殊不知,如果不是林志超知道明年苏伊士关闭,他还真不敢造如此多。这几年发展有些快,欧美日客户都压林志超的价格,理由是供应量大。

他有7亿美金的船队,年盈利只有1亿美金,回报率实际上只有15%;当然,利息、货轮、小油船等因素,是导致利润率下跌的原因,10万吨大油船还是有15~20%回报率的。日本这边的回报率也稍微低于欧美,因为这边是‘三方默契’,价格不能高。

考察半年,林志超终于爽快的签署万造船合同。

一艘22.6万吨的油船,造价是2050万美金。

一艘5万吨的油船,造价已经高达650~700万美金(日本)。

因为一艘22.6万吨的油船,所需的钢铁,只能造三艘5.6万吨油船,还略有不足。

钢铁省下来,成本就省了不少。

总体来讲,造价还算可以!

后世一艘20万吨的货轮,造价都需要6000~8000万美金;油船造价更贵,汽船lng又更贵,因为技术更贵。

但是在运费上,二十一世纪的运费,只有七八十年代水平,甚至还不及,所以航运自然回报率也非常低了,甚至出现不够运营费的情况。

不出意外,1967~1973年的航运平均回报率,将高达30%以上;前几年可能高达35%以上,哪怕是在1973年上半年也有25%差不多。

签署完合同后,双方继续交谈起来。

期间,林志超询问道:“我有一批美国生产的胜利轮,打算改装成集装箱运输船,不知道贵船厂能不能改装?”

集装箱运输已经进入欧洲,林志超是时候未雨绸缪了。更何况,他也可以走欧洲航线,因为可以注册在英国。

相川健二思索一番后,说道:“胜利轮本身甲板和货仓都非常大,非常适合改装。不过集装箱船的底部重心是关键,胜利轮恰恰不足。林先生若是想改装,我们可以安排工程师进行考察和研究,我相信问题不大。”

林志超自然很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