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另一种人生】(2 / 3)
减少资金的事情,并没有多想,毕竟赚了钱,抽走一部分资金去发展其它事业,再正常不过。
“咦,林先生、克里斯先生,我们再次见面了!”
正当林志超和克里斯准备离开的时候,再次碰到‘华尔街华人股神’蔡志勇,他依旧热情的上前招呼道。
原来,他上次回去后,调查了一下林志超,顿时觉得惊为天人。原来,香港已经出了这样一位财富巨亨,连美国总统肯尼迪都和他有交际。
这样的富豪,自然就是他潜在的优质客户。
“蔡先生,别来无恙!”林志超笑着招呼道。
蔡志勇不管怎么说,后世都是华人在华尔街的最知名的人,据说1968年股灾时,他将旗下的基金卖给保险公司,大赚3700万美金,成功急流勇退;而他的1965年创立时本金才200万,不过当时公募基金集资却是2.7亿美金,创造华尔街的历史记录,并没有被后世打破。
“别来无恙.上次克里斯先生讲,要急流勇退,如今看来是我有些错误了,事实真如克里斯先生所料,最近几个月美国股市却是大跌。”
克里斯面不改色的说道:“运气好而已!”
林志超自然不会说是他指点的,就让克里斯获得这个荣誉吧!
不过克里斯也不需要华尔街的名气,所以也没有太必要显摆,所以他和蔡志勇说的并不多。
聊了几句,大家便分开。
林志超对于华尔街金融人士,都是敬而远之,除非能为自己所用。
因为这种人,往往是喝人血的厉害人物,没一个好相与的。
而林志超如果炒美股,自然是越低调越好。
五月下旬,香港。
坐在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林志超心情非常不错,成长到他这个级别的富豪,再加上有前世的记忆,很难经历商业上的挫折,总是能顺风顺水。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林志超这些年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这里面也有开挂的地方,那就是林志超的大脑经过了二次大开发。
有时候他都在考虑一件事,假设他穿越后,不想太努力,靠着炒炒房、炒炒股,将来成就也绝对是千亿级别的。但,一定是非常漫长的发达经历,前期一定很辛苦。
又假设——另外一种人生,他没有记住坠机时间和地点(1947.1笔架山)。
那么,林志超只能凭借在报摊那里兼职中介——主打房屋买卖、租赁的中介,赚上
在接下来的1948年,林志超只能学李兆基一样,炒炒黄金。那个时候,相信他凭借中介生涯,其实也积累一些社会人脉,至少不会被人骗和宰。
炒一年半的黄金,他虽然没有李兆基有个哥哥在奥门的便利,但却了解内地的形势变化;这样一来,黄金升值三倍多,林志超可能赚个5倍左右。
在1949年9月前,林志超已经拥有近两万港币的存款,那么自然是该兑换美元,坐等英镑贬值;这样一来,他的财富应该可以升级到2.8万港币。
事情发展到这里,距离李家成创建塑胶厂,已经只有八九个月时间,而李家成尚且有5万港币(借的多),林志超则三万港币都不到。
当然,如果林志超一直在地产中介里混,也许能达到四万港币的财富值;毕竟中介从1948年继续做的话,赚的钱还可以接着炒黄金,兑换美金。
所以在1949年底,林志超拥有4万港币,也许不是问题。
那么,摆在林志超面前的问题来了,区区四万港币,就算到时候有朋友能凑足5万港币,难道林志超要和李家成一样,去开一家塑胶厂?
凭借他的大脑,也许不会输给李家成,毕竟这个年代的李家成未必就是很厉害。但这种山寨工厂的艰辛,想必是林志超一个穿越者不愿意长期接受的。
这个年代,炒房利润不大,炒股有些陌生,简直就是没有捷径可以走!
所以说,假设林志超没有记住掉落黄金的事情,林志超需要费三年的时间,才能和李家成处于同一起跑线!
他肯定不会选择开塑胶厂,因为如果他的厂子出问题了,又不会有个有钱的舅舅来打救。
那接下来,做什么好呢?
办报纸,率先开启新派武侠时代,再撰写一些社评之类的——例如香港解除危机方面等,总之为了报纸的销量,到也可以涉及政z,只要不偏向一方即可。相信这样一来,每年还是能有几万港币的收益,还能提高社会地位和关系网。
办好报纸后,再在合适的机会进入塑胶行业,努力学习两三年,为生产塑胶做打算。再领先李家成一步,去偷师学艺塑胶技术,这样一来,他有可能在1957年赚取上百万的资金。
重要的是,到了1958年,他就有实力进入地产界抄底,暴跌70%的地皮和物业,简直就是宝贝一样。
看似林志超三十岁时,也就混到了前世李家成的地步。
实则不然,后面便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这样一来,等到1959年,林志超便已经成为置业商,利用塑胶源源不断提供资金给置业,而报纸则可以为林志超提供人脉、社会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