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盯着他搞】(1 / 4)

加入书签

又是一年的春天(1961)。

林志超刚从海外回来,就发现香港已经进入春天,心情就更好了。

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林志超看着报纸上的新闻,顿时有些好笑。原来,是廖宝珊在不久前,当着传媒自豪的宣布:他的家财已经超过1亿港币!

这也太嚣张了吧!

自己都没有这么嚣张,难道自己的三十亿港币左右的资产,是吃素长大的嘛!

林志超的资产大部分是环球航运、长江工业集团,赚取的外汇,这个才是足够自豪的事情,否则香港哪里有那么多钱给他赚。

当然了,林志超一向对自己的财富进行保密,没有谁知道他有多少资产。

就好比前世的林志超,认为李家成的资产早已经是1500亿美金以上,但媒体只统计出三百多亿美金。

这是因为媒体只统计股市的市值,而实际上,李家成的私有财富已经不知道存了多少,还有公司的净资产是远高于市值。

廖宝珊如此高调的宣布家财过亿,其实也好理解,他是做银行的,需要的就是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储户才放心将钱存在他的银行;与此同时,这些华资银行纷纷寻求修建靓厦作为银行的总部大厦,这样同样是有利于银行的信誉。

只是廖宝珊没有想到,一场危机已经在酝酿。

眼红他的人不知道多少,他如此高调,殊不知自己压根没有防御能力,别人只要轻轻的一戳,他的商业帝国便会轰然倒塌。

因为廖创兴银行的1亿存款,廖宝珊可能动用了8000万去投资楼市和放贷上。仅在中环德辅道和九龙的两幢商业大厦,就投资不菲。

“老板,锦兴置业的销售已经有些改善,我们要不要将希云街地皮放售两幢楼;虽然不在一个地段,但都是在铜锣湾。”胡兆煦建议道。

铜锣湾希云街一共是七幢商住楼,原来是教会的地盘,总面积15万平方尺。捂在手里已经快十年了,去年十月份才动工。

林志超说道:“一幢一幢的放售,拖了锦兴置业一年时间,我们现在只需正常的竞争即可。希云街的七幢楼,希望可以销售至明年上半年结束。”

一年的时间,锦兴置业资金冻结4000万港币,这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如今再温水煮青蛙一波,一样可以是钝刀子割肉。

不过去年长江置业销售出1600多个住宅单元,比林志超预计的多出三百多个。

所以希云街的不到1500个住宅单元,林志超希望一年半销售完毕。毕竟期间的廖创兴银行挤提,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如果有影响,那就那几个月暂停销售。

至于渡船街的那个地盘,地积比非常高,20万平方尺可以修建3000个住宅单元,按照每个单元5万港币计算的话,足足1.6亿的销售额。(ps:真实数据,香港最早的私人屋邨——文华新村)

林志超记得1962年就会颁布降低20%的地积比,正式施行1965年;正因为如此,香港的地产商拼命的在这三年修建高层住宅大厦,毕竟以后就要少20%的楼面,在同等地皮的情况下。

而在那三年时间,银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至地产商,导致了1965年的银行挤提大浪潮。

所以,林志超也打算将渡船街的‘德福园’在今年年底动工,销售可以明年下半年开始,分两年半售罄。

每一步,林志超走得都相当稳健。

由于长江实业的地皮非常廉价,每平方尺的楼面成本,比其它地产商便宜10港币左右;而香港的住宅每平方尺在40~55港币,可见长江实业有多赚钱。

“好,那我先放售一幢楼那今年的地皮购买计划?”胡兆煦询问道。

去年,长江实业仅购得13万平方尺的地皮,如果除掉希云街、渡船街的开发地皮,只剩下120万平方尺不到。

这120万平方尺,也许在1963~1964年还会开发个10万平方尺,那就剩下110万平方尺左右。

林志超说道:“如今地皮已经回升至1957年的巅峰,港九市区的住宅地皮已经达到170港币每平方尺以上。但公司账上的资金还算充足,再加上租金已经大增长,今年可以拿下10万平方尺左右的地皮!”

胡兆煦马上说道:“好,有情况向您汇报!”

存个120万平方尺,已经足够了。

毕竟,1967年后,地皮便宜得很,绝对不会超过10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区)。

那个时候抄底,更加有利!

此时香港的地产业,受到了限制——经济不够发达,所以每平方尺的楼面很难超过70港币每平方尺(港九市区),一套住宅也就4~7万;就是在1964年的巅峰,估计也就5~8万的样子。

所以,没必要存太多的地皮。

锦兴置业。

张玉良最近心情还算不错,投资4000万港币的大楼盘,终于开始销售好转了;与此同时,每平方尺的单价还涨至50港币每平方尺,算是可以弥补下账面上的损失,至于账面外的损失,那就无可估量了。

毕竟,去年若是回笼资金,说不定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