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电子产业的预想】(求月(2 / 3)

加入书签

发条齿轮玩具,已经流行多年了,而电动马达的玩具将取代这种流行。

接下来,林志超和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展开问答,了解最近的情况。

长江工业集团,旗下虽然子公司多、产品多,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属于工业产品;所以管理起来,也不是很复杂。而且集团的高层,也不是摆设,相反拥有很大的监督权和指导权。

会议结束后。

林志超回到办公室吃午餐,是有镛记打包的烧鹅饭;今年,后世知名的‘裕记烧鹅’也开业了,和镛记算是各有千秋。

林志超咬一口后,立马感觉皮已经不脆皮了,还是吃刚烤出来的比较香。不过既然是工作餐,能吃饱就行,总比吃工厂里的饭菜好,那真是还没有后世猪吃得好。

但林志超并不惭愧,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情,比较其它工厂的待遇,长江工业已经好太多了。

蘸一点酱料,将烧鹅放进嘴里,瞬间带着丝丝荔枝木的香味停留在味蕾,口感肥瘦恰到好处,油而不腻,再吃上一大口米饭,别提多有滋味了。

在咀嚼美味的同事,林志超的大脑也在运转。

今年三月份,日本索尼联合香港的胡孝清,在一个住宅单位里设立了两条生产线,采用日本引进的晶体管收音机套件进行组装,这更像是家庭作坊。该工厂组装了tr-510和tr-623,一个月可以安装4000台,然后发往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国家。

原来,索尼在英国等市场遇到了阻力,政府征收高关税以保护当地电子行业免受廉价日本进口产品的影响。因为当时香港还是英联邦的一部分,森田昭夫认为在香港组装收音机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因此将‘香宾公司’作为在香港组装索尼收音机的分包商,这是索尼在海外的

殊不知,索尼是在‘玩火自焚’,小看了香港的工业水平。

一旦将收音机带到香港进行组装,那么香港的工厂主很快就可以自行组装收音机,然后去美国抢占索尼的市场。重要的是,由于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低,香港制造能比日本制造更有竞争力。

从此,香港的电子产业一发不可收拾,从1960年雇工200人,到1970年雇工4.3万人,再到1980年雇工9.5万人;从生产收音机、晶体管、电子表、风扇,再到印刷线路板、电视机、电话机等;香港电子产品出口,最高纪录是香港产品出口的25%金额。

若不是香港的工薪和房价涨得太快,香港的电子产业绝不会停止发展。

后世深州的华强北,说是起源于香港,绝对没有问题。正因为八十年代,香港电子产业朝内地转移,才有了华强北。

“从日本进口晶体管,然后自行组装收音机,最后出口至美国!”

“虽然这个产业赚不了几个钱,但却是自己进入电子产业的契机。”

“不过也不急,明年再说!”

林志超一边吃着烧鹅饭,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不可能冒冒失失的投资电子产业,需要一步步推进,所以从组装电子产品开始,是个最好的选择。

晚上六点半,林志超才回到深水湾别墅,正好唐仲源夫妇来家做客。

一见面,林志超笑着说道:“岳父,最近晒黑了,莫非是非洲晒的?”

翁婿感情好,开个玩笑无伤大雅。

唐仲源笑着回应道:“香港晒的,非洲哪有香港晒。”

两人虽然感情好,但各有各的事业,有时候一个月也未必聚得上。林志超只知道今年八月份,唐仲源亲自去尼日利亚

唐仲源毕竟家大业大,不可能轻易出国,所以上半年虽然心痒痒,依旧只是派出得力手下去考察一次;今年暑假,又将大儿子唐显千喊回香港,在工厂实习两个月,自己才在八月份去考察。

随后,大家坐上了餐桌,翁婿喝起茅台来。

“具体情况如何?”林志超抬起酒杯示意,并关切的问道。

唐仲源喝了一口茅台,才缓缓的说道:“你说的都是真的!但是那边正在闹独立,人心惶惶的,所以我打算再多考察几次。明年暑假后,再做具体打算。”

林志超明白,唐仲源是考虑全面,和林志超差不多。他的大儿子唐显千,明年就大学毕业,回港可以在公司实习,又有林志超这个女婿看着,他去那边开工厂,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

当然,唐仲源肯定是先投资一家工厂试试水,而且也不需要一直守在哪边,晚一些甚至可以和儿子对调,轮流在尼日利亚照看。

毕竟,那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若真是成功,相当于事业扩大100%.

林志超说道:“岳父考虑得对,一步步来最稳当。独立之前,或者说尼日利亚政府释放善意之前,都不能投资过大。一旦尼日利亚政府对你释放出善意,到时候你也在那边有关系网,便可以比香港其他人,领先很多。”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说实话,尼日利亚就算独立,也是属于英联邦,将来肯定有华人盯上这块肥肉,所以最近几年,我要在那边慢慢打下基础。”

其实,林志超如此扶持唐仲源,还有一个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