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开放门户】(2 / 3)
国、法国的三分之一,所以中间的利润大增。
不过由于刚刚才开发市场给香港,所以他也受到官员的问询,当然也就是走走过场,问题非常官方。
“为什么要进口香港的假发?”
“成本很便宜,而且是媲美法国的质量。”
“你确定?”
“我办公桌有样品。”
“嗯那么假发的原材料真发,是来源于哪里呢?”
“首先我要说的是,他们特意说明原材料来源于印尼和印度;其次,这个似乎没有法律规定吧!”
“我只是随便问问!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再问一下,非得购买香港的产品嘛?”
“比法国进口便宜三分之二,我也是在为那些孩子们节省钱,要知道他们都赚不了几个钱,全部在了造型上。”
“好吧,你的进口贸易通过了。”
乐福挂完电话,没有意外,他也看过此方面的新规定,认为进口毫无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香港产品在美国会不会受到歧视,当然这一点也很简单,因为他会说是法国货。
他收到一顶样品,发现样品是看不出产地的,所以完全可以冒充法国货,他还能多赚一点。
乐福决定每月批发200顶假发,作为尝试,若是市场好,再增加订购的量。
“这个华人太聪明了,要知道香港可没有假发产业,现在他一家就赚了全世界的钱。喔,当然,他们的产量不一定跟得上。”
随着长江假发源源不断接到来自美国的订单,在很短的时间便产量趋于饱和。
不过长江假发没有盲目的扩大生产,只是订购了大概可以增加50%产量的机器,以及招募了150名女工进行培训。
因为要考虑到别人跟风的情况,届时势必要分流,不可能一家赚了所有钱。不过按照林志超的预估,目前香港就是一年生产3~5万顶假发,也可以销售出去。
这天。
《星岛日报》的一则新闻,全面报道了香港假发产业的起源和优势。报道中指出,假发在全球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而在香港生产拥有很大的优势,长江假发厂的成功便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时间,不少有心人纷纷注意到这些新闻报道,心思活络起来。
傍晚,林志超来到毕打街的香港大酒店,出席恒生银号中环总店开业的庆祝晚会。
恒生银号在去年底,注册为法人有限公司;在今年十月,也就是今天,迁入皇后大道中163~165的一幢五层楼高的自置物业,开启正式商业银行业务,也就是吸纳存款、贷款等业务。
虽然做的是银行业务,但恒生银号依旧叫做‘银号’,这大概是管理层的保守和稳健的做法。而以前的恒生银号,其实主要做押汇、外汇找兑、黄金买卖等生意。
而黄金热消退后,何善衡在国外足足考察了两年时间(不是一直在国外,断断续续的考察),直到去年才决定正式踏入银行领域,可谓稳健得很。
但就是这样稳健的银行家,亦避免不了六十年代的‘贪婪’,因为后期给地产、工业放款太多,而遭到灭顶之灾。
“善大佬、梁生、何生恭喜恭喜”林志超对着门口迎接的恒生创始团队恭贺道。
何善衡等人见林志超的到来,立马更加热情,纷纷谦虚并感谢。
毕竟,林志超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他们了;船王、太平绅士、实业家、置业大亨、港府红人、汇丰银行扶持对象.一系列社会称号和美誉,都足以证明林志超的能量。
“林生大驾光临,恒生银号蓬荜生辉啊!”何善衡笑着说道。
林志超拱拱手,和气的说道:“善大佬,以后还望支持支持,你们可都是财神爷。要知道,没有你们这些财神爷,就没有我今天,所以以后多合作。”
何善衡喜色的说道:“自然自然,林生信誉好,实力足,是银行家最爱。那,这边请!”
“好”
几位恒生银号创始人听到林志超说合作,心中自然也很是欢喜。林志超有三个事业,工业的合作以后是东亚,航运的合作是汇丰,若是恒生银号有机会合作置业,倒也是非常不错的。
毕竟,林志超可是香港置业‘分期、分层’创始人,他们不相信林志超以后不做置业投资。
今天来参加的人有不少,林志超被安排到简东浦等人一桌,都还是老熟人。简东浦虽然也是银行家,但大家都是华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老一辈其实都遵循‘华人不打华人’的说法,竞争都在道义的规则内。
“简老,最近很精神呢!”林志超笑着招呼道。
简东浦高兴的说道:“都快七十了,能被你说精神,看来是真不错。看到你林志超,我们其实都不服老不行啊!”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言行举止之间,是真的佩服林志超。
廖宝珊也说道:“林生明明年龄比我们小一辈,但这做事业起来,真是龙虎之威。就说最近报纸上讲的假发生意,林生都慧眼如炬,率先引进香港,真是大小一把抓的赚钱好手。”
新鲜事物嘛,大家总是很感兴趣!
更何况,《星岛日报》还调查得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