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仿哥窑釉(1 / 2)
武大师被警察带走了。
不到一小时,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便全部招供了犯罪事实。
随后,警方连夜将武大师团队的成员都抓获了。
晚上,林轩的手机上弹出一条新闻。
标题十分醒目,写着:【小心古玩鉴定陷阱!热情大爷以身入局,协助警方抓捕诈骗团伙。】
林轩被标题吸引,点开一看,一眼就看到武大师被抓的照片。
新闻内容讲述的正是严老被诈骗的经历。
刚看完这条新闻,顾小曼的电话就打来了。
电话一通,顾小曼就兴奋地说:“林轩,你看新闻了吗?”
“看过了,武大师那个骗子被抓了。”林轩随口说道。
“是啊,这次多亏你,不然严叔叔也不能识破对方的骗术。”顾小曼在电话中夸赞着林轩。
“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林轩也只是顺便帮了一把。
“对了,严叔叔为了感激你,想明天中午邀请你去聚福楼吃饭。”顾小曼传达了对方的目的。
林轩为了让林家在京州多一些朋友,便爽快地答应了。
“好的,可以。”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开车去接你。”顾小曼说完,挂了电话。
第二天,临近中午,顾小曼开车带着林轩来到聚福楼。
两人刚踏入包厢,就看到严老和顾老在盯着一件哥窑鱼耳炉,相互争论着。
见林轩和顾小曼进来,二人才把目光从瓷器上移开。
严老见林轩走来,当即感谢道:“林先生,昨天多谢你的提醒,不然我还真被忽悠了。”
“严老客气了,就算我不说,您恐怕也不会上当。”林轩客气地说着。
严老听完,赶忙请林轩入座。
一旁的顾老正愁看不出眼前瓷器的真假,看到林轩进来,上前请教。
“林大师,您来的正好,您帮忙看看这件瓷器是不是北宋哥窑?”顾老仿佛看到救星,向林轩请教。
“林先生,你老哥俩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严老笑着说着,他今日拿出这件鱼耳炉的目的就是想让林轩给看看。
“那我就献丑了。”林轩没有矫情,走上跟前,拿起桌上的鱼耳炉。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器的铜炉造型,轮廓饱满,上收下凸,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两侧对称置鱼耳,下承圈足。
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
整体看上去温润儒雅,宝光内蕴,开片细密,满布如织,饶富天然之趣。
林轩看完,发现这件鱼耳炉瓷器底足没有款,只印着一个“殿”字,难怪会引起争论。
看完后,林轩开口朝顾老询问:“顾老,您觉得这件瓷器是不是哥窑?”
顾老摇头,回道:“我也说不上来,感觉和哥窑差点意思,总觉得有点不对。”
林轩目光看向严老,接着问道:“严老你觉得呢。”
“这应该是哥窑,金丝铁线,开片自然,哪有造假造得这么逼真的,这可是我朋友从拍卖行买下送给我的,肯定是真的。”严老对此信心十足。
林轩听完二人的观点,笑道:“我认为这个不是哥窑,这是仿制的,准确地来说应该叫仿哥窑釉鱼耳炉。”
“什么?仿品。”严老露出意外之色,略有点尴尬。
“没错,是的。哥窑的特点有三个,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攒珠聚球。
金丝铁线是指哥窑形成的纹路。一种是釉裂形成的大开片黑色纹路,俗称‘铁线’;另一种是釉裂形成的小开片的金黄色纹路,俗称‘金丝’。
紫口铁足,是说哥窑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
而这件瓷器底足是用黑褐色护胎汁涂抹的,口沿也是用金箔描的,略有差异。
而第三点,‘聚沫攒珠’的奇妙景象,在放大镜查看下就是釉内气泡细密,如珠隐现的现象,而这件瓷器却没有。”
听到此处,严老就知道不对了,叹道:“哎,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些学问,看来我又被人忽悠了。”
见此,林轩话语一转补充道:“不过,这个仿品丝毫不比哥窑差!甚至有些技术已经超越哥窑,这是一件仿哥窑瓷器。”
严老没想到事情还有转机,追问道:“林先生请详细说来。”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存世量很少。哥窑瓷器也被后世称为缺陷中的极致之美,这里说的就是哥窑釉面所产生的开片纹。
明朝就仿制成功,到了清朝雍正乾隆时期,仿哥窑釉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件仿哥窑鱼耳炉正是乾隆时期的,无论造型,还是样式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这样啊,没想到是乾隆仿哥窑的东西。”严老语气透着失落,他拿这件瓷器本来就想送给林轩的,以表达感激之情。
如今听到是仿品,便打消了念头。
“恭喜严老啊!这是捡到宝贝了。”林轩笑着祝贺着。
严老一头雾水:“宝贝?这不是后世仿的吗?”
林轩赶忙解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