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战神陨落(1 / 2)

加入书签

大丰二十一年,京城,中秋。

当朝太子正是于这一日进行册封大典,立为大丰储君。

然而如此重要的日子,皇帝却不在。

那日是皇后与大太监朱恒盯着太子完成这个仪式。

同年大年初一,匈奴南下,直逼北境。

原本驻守幽州的大将沈聿奉旨率五万大军出征,于天封城外驻扎。

大军抵达时,却见天封城内黑烟四起,一副颓败之像。

沈聿以为天封城被匈奴人攻破,着百人进城探查。

斥候来报,天封城内已无活人。

沈聿当下留一千人驻守,领着剩余士兵循着痕迹南下,欲与匈奴大军开战。

当时副将顾炎便在这一千人当中。

三日后,传来消息,沈聿于舒月河畔与匈奴王大军对上。

匈奴王不敌,仓皇逃窜。

沈聿再领一千人穷追不舍,这一去,便没了消息。

顾炎一直在天封城外十里地处驻守,提防是否会有匈奴人的小支队伍偷袭。

半个月后,顾炎收到朝廷军令,撤出天封城,与沈聿的兵前往南线,拦住匈奴人的另一支队伍。

从北线调到南线,是一段很远的距离。

当时副将顾炎便有些疑惑,沈聿离开前,让他驻守,即便是要转移阵地,也需有沈聿亲令才是,朝廷的人如何得知他被留在天封城外驻守?

于是那一千人的队伍一直没有动身,还在等沈聿的消息。

直到半个月后,北境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

顾炎再也按捺不住,留五百人继续守着,带着五百人循着沈聿的去向打探消息,却在冰封的舒月河下游寻到了沈聿的佩剑。

他猜测沈聿是否提前收到消息,去了南线,担忧事变,遂连夜赶去,抵达卓尔斯草原。

那里毫无匈奴人来过的的痕迹,沈聿与他的五万大军,莫名失踪了。

顾炎的这支队伍,群龙无首,不知是该继续守在天封城外,还是继续打游击。

顾炎打算先回去,聚集队伍后再做打算。

当夜,却在途中遇到了从山上滚下来的沈聿。

他浑身都是上,脸颊凹陷,身上铠甲破烂不堪,分明是一副亡徒之像。

顾炎将他带回军营,五日后,沈聿才转醒。

醒来的第一句话,他便交代顾炎赶紧回幽州,将沈济川带走。

顾炎不解。

沈聿将失踪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尽数告知。

原来抵达天封城外的那日,看到城中黑烟四起,是匈奴人特意为之,匈奴人屠了城,势必会引起沈聿大怒,对方摸清了他这种嫉恶如仇的性子。

大军抵达舒月河畔,确实与匈奴王大军对上,原本势均力敌的两支队伍,中途却有另一队人插进来。

来人正是当时冀州节度使,萧铮。

沈聿以为他是朝廷派来的援军,没想到却让他腹背受敌。

萧铮与匈奴人里应外合,让沈聿无路可逃。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这哪里是真的要他出征北境,而是朝廷要借匈奴人的手,要置他于死地!

当朝太子乃先后所出,刘皇后的亲生儿子,是四皇子。

册封太子之事,虽然不如她所愿,但她野心不死,一直想扶持四皇子上位。

可朝中还有一人觊觎着太子之位,便是三皇子。

三皇子心狠手辣,做事向来不留余地。

在对方还没行动之前,刘皇后已开始动了手。

三皇子的野心朝中上下人人皆知,能与他们抗衡,是皇帝。

也正是有了挡箭牌,刘皇后才与太监朱恒悄然决定对沈聿先下手,先把当朝太子拉下来再说。

沈聿领兵的本事出神入化,在大丰境内无人能敌,可此人只忠于皇帝,旁人的指令,他是半分不听。

皇后与朱恒从中作梗,让皇帝下旨沈聿率军,就是为了铲除能辅佐太子最有力的一只臂膀。

不是匈奴人要杀沈聿,是刘皇后!而冀州节度使萧铮,就是助他斩断太子臂膀之人!

萧铮此人对权力极其渴望,从节度使跻身为一方诸侯,谁不心动?

沈聿的五万大军死伤一半,剩下的被萧铮尽数收编,他逃出生天,还没来得及喘息,一旨将他召回的圣旨便到了手中。

他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交代顾炎无论如何都要保住沈家血脉,义无反顾的去了京城。

果不其然,他入京后就被下了牢狱,甚至没来得及见皇帝一面。

一封与匈奴人商榷割让天封城给匈奴的协议,甩到了他的面前。

字字句句和沈聿的笔迹一模一样,甚至印着他的亲印。

天封城被屠城一事,也成了沈聿为了让匈奴人彻底占领故意不战所致。

皇帝震怒,下了死令。

自此,大丰再无镇北将军,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战神如厮,却还是难逃权贵压制。

同年,冀州节度使萧铮封为靖安侯,爵位世袭,幽州军由其亲兵侍卫长裴诀接手。

皇帝昏聩,朝中大权逐渐由刘皇后和太监朱恒掌控,太子彻底沦为了傀儡。

只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