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岩石变成纤维(2 / 3)

加入书签

,全都是模糊化的条件。

这种情况下去做一种新材料的研发,难度是呈几何指数上升的。

即便是这个需求是他提供编写的,但实际上到底要将这些需求中的数值属性推到哪一步,韩元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虽然他设定了一个导热系数要求低于0.050w/m·k(瓦/米·度)

但实际上这个导热系数的数值要求并不算高,普通的棉花如果掺杂了空气,那么在二十五度的常温、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都能达到这个数值。

韩元的目标肯定不会是0.050w/m·k,而是会要求更低。

这个数值设定出来,其实只是一个是否线,它决定了这种材料能否继续研发下去。

决定了这种材料在没有经过隔温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是否有继续研发下去的价值。

毕竟如果一种材料连0.050w/m·k的导热系数都达不到,那也没什么继续实验的必要了。

这其实和科学家寻找系外生命总以地球上的条件为标准一样。

很多人觉得,这种以地球为参考的寻找方法太过片面,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不应该仅仅以地球为参考,而是要思考别的生命形式。

谷蘒

毕竟外星人或者外星生命存在的形式可能会千奇百怪,各种各样。

以地球生命为模板去寻找外星人这种想法太严苛了,应该放松条件。

然而实际上的是,正是因为外星人或者外星生命存在的形式可能会千奇百怪,各种各样,所以才更要以地球为模板去寻找。

不说整个宇宙,光是一个直径十万光年的银河系,就有超过两千亿颗恒星。

虽然不是每一颗恒星都自带行星,但科学家估计,自带行星的恒星数量应该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这样来算,差不多有一千九百亿颗以上的恒星有自带的行星系统。

按照一颗恒星携带五颗新型的数量来算,那行星的数目足足接近一万亿颗。

在不知道外星生命到底是一个什么形态的情况下,如果没法确定一个查找标准,这么多的行星一颗颗的去排查,得排查到何年何月?

所以科学家们不可能以一种假想的生命形式来作为参考条件在宇宙中进行漫无目的的寻找。

因此,以地球生命形式为标准寻找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也是最合适的。

因为地球存在生命已经是得到了验证的。

找到和地球类似的行星,那么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远比其他的行星要更高。

而韩元制定的这个导热系数要求低于0.050w/m·k,就相当于用地球存在的生命当门槛和条件,来寻找导热系数更低的材料。

就像科学家寻找系外生命一样,如果这种材料的基础连导热系数低于0.050w/m·k的要求都打不过,那就没必要继续了。

.......

检查和整理了一下纸张上的数据,韩元收起了原木桌上的纸上,转而带上了学习勋章。

现在凌晨一点左右,他还能再学个一个小时左右再睡觉。

至于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上重新转移回可控核聚变上面了。

按照进度,应该差不多已经学完了三分之一。

至少有关建模以及一些基础性建筑已经学完了,目前正在学些有关第一壁的内容。

按照他自己的预估,要将整个可控核聚变完全学完,大概还需要接近一年的时间。

事实上这个时间会更久,因为在后续完成其他任务的时候,会去临时性的学习一些其他的东西。

比如学可控核聚变之前,韩元就发现自己看不懂资料信息里面的数据模型,因此而去学了基础数学、高等数学、理论物理、高能物理等各种知识。

清晨,天蒙蒙亮,韩元便从床上爬了起来。

推开门,早晨特有的凉爽空气沁入鼻子让他忍不住多呼吸了几口。

活动了一下身体后,韩元例常弄了个早餐,吃完后便重新回到了工作间。

昨晚推衍和编写记录‘岩石绵’的纸张被他拿了出来,重新编写一下。

第一份只是他打的草稿,上面的信息数据和各种图表都乱七八糟的,虽然他自己看的懂,但直播间里面的观众估计会看的一脸懵逼。

当然,韩元重新整理这个资料的目的也不全是为了现实世界,还有他需要将这种资料整理后收藏起来的原因。

从二级任务的上半年开始,韩元就习惯性的将自己研发或学习过的东西,以及日常的工作内容全部整理出来并纸张记录保存。

截止到现在,在居住室后面,已经有了一个面积超过两百平的专用的存储室来保存这些纸张资料。

......

花费了十来分钟的时间,韩元将昨天晚上编写记录下来的手稿重新整理了一下。

新整理出来的纸稿只有两页纸,上面按照固定的方式从材料名字到材料大致用途再到制造方法详细的记录着所有的数据。

检查了一下整理出来的数据,韩元开启了日常的直播。

直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