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即将到来的虚拟头盔(1 / 3)

加入书签

数控工厂中,韩元讲解了一下‘时域物质波透镜系统’后,便开始了三级反射镜、精细转向镜的制造。

镜面的制造以及相关的零部件可以交给数控工厂中的数控设备和超精密抛光设备,但后续的冷却系统,还需要他动手将对应的程序编写出来的。

特别是液氦制冷的相关的设计制造,需要他依据镜面的大小、形状、依旧温度的控制稳定来编写对应的参数。

首先韩元得保证液氦制冷的温度的稳定性。

简单的来说,就是需要保证液氦制冷作用于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时,表面任何一处地方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这个精度,得达到平方毫米级别,否则可能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导致镜面出现皱纹、曲折等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接收到的光线和光图像不再精准。

这是个相当难的问题,不仅仅是管线的控制要让液氦均匀的分布在镜面背面每一处地方,更有液氦流动在镜面内时,会吸收热量而汽化导致区域的温度不同的问题。

所以如何精准的控制每一个区域的低温,是需要韩元仔细思考和设计的。

.......

如果说,液氦制冷需要他去依据各种参数、数据去思考设计的话,那么‘时域物质波透镜系统’的制造麻烦也不少。

特别是用于太空望远镜上面的。

‘时域物质波透镜系统’是通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中的粒子“调谐”来降低温度的。

但是在太空中,哪里来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

所以韩元不仅要准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还需要准备一个密闭的容器,将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的镜面部分包裹起来,以防止用于制冷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溢散到太空中。

除此之外,这个容器的透光率得相当高。

如果说你家的普通玻璃窗户的透光率是‘1’的话,那么应用在这个容器上的玻璃的透光率需要达到‘100’。

特别是针对红外光的透光率,毕竟铍依合金镜面反射的是红外光。

好在这样的镜面,在他脑海中的应用知识信息中还是有的,制造过程也可以交给数控设备,不需要专门设计。

当然,这样的材料并不是初级光学应用知识信息里面的,而是韩元从中级材料知识信息里面找到的。

尽管初级和中级只差了一个级别,但里面包含的东西可谓是天差地别的。

不仅仅是透光率极高的材料,‘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的制造方式也是在中级材料知识信息里面找到的。

........

花费了两天多的时间,依据三级反射镜和精细转向镜的镜面形状以及各种参数,韩元完成了液氦制冷管道的设计,并将其数据化输入了中央计算机中。

剩下的,他便没有再管了,中央计算机中的智能核心能操控数控工厂中的设备自动完成对液氦制冷系统的加工。

完成对液氦制冷系统的数据图形化编写后,韩元找了个时间返回了现实。

脑电波信号读取器的数据库转移工作快要完成了,这次他回去,差不多就能将剩下的部分转移过来了。

当然,他转移的也只有数据库,那些由国家神经调控协同创新联盟编写的代码他是一个都没转移,而是看了一遍后自己重新在模拟空间内构写的,而且早已经完成了。

现在只需要等这一次回去将脑电波信息数据库全部转移过来后,脑电波信号读取器就可以在模拟空间内使用了。

有了脑电波信号读取器,后面的工作,他能轻松很多。

就像接下里透光率极高的材料的制造,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气体的制备,完全可以通过脑电波信号读取器来将相关的制造数据从脑海中导出来。

导出来的数据,只需要他再检查一下,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就可以直接交给中央计算机使用了。

毕竟系统提供的知识信息,可比他自己编写的各种信息数据要齐全多了。

很多时候,他为了省事和节省一点时间,依据知识信息编写出来的数据或图纸,其实是节省了不少的东西的。

而直接从知识信息里面导出来的,是不会省略这些的。

.......

将脑电波信息数据库完整的从现实中转移到模拟空间后,脑电波信号读取器需要的软件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了。

而硬件,就不用多说了。

之前在现实世界的时候利用那么简陋的工具他都能完成制造,更别提模拟空间内有完整的数控工厂了。

很快,韩元便借助合金冶炼厂和数控工厂中的设备完成波铜合金以及脑电波信号读取器硬件的加工。

相比较第一次用一个摩托车头盔当做硬件,在模拟空间内,韩元能用的材料就更多了。

柔软的聚酯材料、隔绝噪音的填充材料、钛合金的防摔外壳......

韩元将能想到和能优化脑电波信号读取器性能的材料全堆积了上去。

最终制造出来的头盔不仅是性能,在佩戴舒适度方面也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