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震惊文物界(1 / 2)

加入书签

袁华给楚文详细汇报,海洋牧场现在的建设进度,大概什么时候能正式投苗等等。

不得不说,他们才是比较专业的。没有他们的话,靠村里这些人,真的是一头雾水,可能很乱。

这时候,元青花的消息在文物界、古玩界传开,引起巨大的轰动。

一次性打捞四五百件的元青花瓷器,比当前世界元青花的存世量还要多,这实在太让人震撼了。

消息其实是闫老板放出去的。

与其去找别人,还不如让别人来找他。

“老闫,给我留一件。没事,有点瑕疵能接受,嗯!没错,晚点我就去找你。”

“闫老板,我是宋先生呀!上次还在你的古董店买过一件古董呢!听说,你手头有不少海捞瓷的元青花瓷器……”

一时间,闫老板的电话也被打爆。

不仅有同行、收藏家,甚至是相关部门,或者博物馆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都是元青花瓷器。

没办法!

元青花瓷器实在是太出名,太稀少。国内才一百多件,而且几乎都藏在博物馆。那一百多件, 也不全是完整器。

收藏界,无数的收藏家都以收藏一件元青花瓷器为荣。

如今, 竟然有人在海外打捞了一艘沉船, 弄回来几百件的元青花瓷器, 一句成为世界之最,想不引起关注都难。

当天, 闫老板的店里,来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文物部门的人, 博物馆的专家,拍卖公司的负责人……

“王主任,我这些货都是来路正当的,你们可以随意查。有任何问题,我都可以如数上交。”闫老板才不怕文物局的人。

他不是第一次跟他们打交道, 要求别人上交宝物的, 只能糊弄、糊弄老百姓, 糊弄不了他。

来人正是省文物局的王主任, 对于这种老油条,也挺无奈。

人家不怕查,这才是最头疼的。

不管怎么样, 这个国家是个法治国家,一切都得按照法律来。人家没有犯法,你就不能随便乱来。

靠几个专家吓唬别人, 这一招显然是行不通。

“我明白,我们来, 主要是想要确认一下, 做一下信息的登录等。”王主任只好说道。

一大群人看着闫老板仓库里那些元青花瓷器, 尤其是一些老专家,两眼发光。

中国是元青花的产地,可国内的存世量,还不如土而其。就博物馆收藏元青花的情况, 国内收藏最多的是高安市博物馆, 也仅仅排在第三而已, 这就挺尴尬的。

排在第一的,是土而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 足足四十多件。

其实,也不难理解。

元代, 海外丝绸之路达到历史全盛时期。陶瓷贸易在此大背景下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成为了取代丝绸、香料等大宗海上出口货品的最大宗货物。

这就使得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大部分藏品散落于陆海丝绸之路沿线的波斯等国。

自从在土而其得知了它的尊贵地位后,这个拥有最精美元青花的国家,取消了公开展览,全世界上手看过它们的人寥寥无几。

现在,有人一举扭转了这种局面。

尽管都是些海捞瓷,而且有些面目全非,严重影响了元青花的外观,可依旧阻拦不了大家对元青花的热情和喜爱。

有两位瓷器修复专家,得知瓷器需要清理、修复时,当即表示留下来帮忙,还不收钱。

别说他们,就连省博物馆的副馆长,也头一回看到那么多的元青花瓷器。

“闫老板,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了。我们博物馆,有意斥资购入一百件。”那名来自省博物馆的副馆长跟闫老板说道。

那笔资金,原本是有其他用途的,但为了一举拿下元青花存量世界第一的称号,他们只能先挪用。

比起其他的省的博物馆,他们的资金并不雄厚,远比不上广东、江浙等几个狗大户。一旦被他们反应过来,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挥舞着手里的毛爷爷。

不要怀疑人家的实力,人家不仅有国家的资金,还有省、市的资金支持。

五六十万一件的元青花,哪怕是海捞瓷,哪怕是有瑕疵,很多资金雄厚的博物馆会蜂拥而至。

他博物馆必须尽快完成收购。

好几千万的巨资,是他们博物馆能拿出的极限,甚至把预算都用上了。

闫老板微微一惊, 省博物馆好魄力呀!一买就是一百件,其意图, 闫老板用屁股都能猜测出来。

“我们详谈。”

那么大的客户, 必须重视呀!

随后,省博物馆的孙副馆长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先挑。

闫老板摇头:“我不能让你们把精品都挑光呀!”

后面的那些,他还怎么卖?

“这样,我让你们挑20件,其他的只能我来分配。”闫老板又不傻。

“50件。”

“25件,最多了。”

……

双方就这么讨价还价,最后确定让桂省博物馆挑35件,剩下的65件则是由闫老板分配。

这家博物馆的动作很快,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