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诬陷(1 / 3)
“丞相大人就是这般辜负朕的信任的?”
御书房里,梅云安疏冷的眉眼暗藏怒意,他身边站着两名蒙着脸的金翎卫,如两尊杀神一般盯着垂首站在龙案前的丞相吕文殊。
“陛下息怒,臣……有一证物,请陛下过目。”
吕文殊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装得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神神秘秘地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就要呈上,却被金翎卫拦了下来。
金翎卫冷眼将其逼退,随即谨慎地打开盒子检查了一番,这才将盒子送到了梅云安的手上。
梅云安一看,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盒子里面装着的,是摄政王俞尽舟的玉佩碎片。
盘莽冷玉,是当年先帝赐给俞尽舟的物件,据说是番邦进贡的稀罕之物,仅此一块,绝无可能仿制。
“从哪来的?”梅云安冷声问道。
“天牢里。”吕文殊低眉顺眼,似乎觉得还不够,又补充道:“郭乾的牢房里。”
“呵。”
梅云安眼底一片森寒,意味不明道:
“满朝文武皆知摄政王同朕一同前往骊洲,今日方归,如何能到天牢里杀了郭乾,还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丞相大人就算是想找个替罪羊,也该仔细点吧?”
如此敷衍,真当朕是瞎的?
吕文殊顶着小皇帝的威压,拂袖跪下,恭谨道:
“陛下有所不知,当年摄政王还是镇安王时,立下战功,得此玉佩,感念先帝圣恩,又不愿独享恩赐。
于是命工匠将其拆分,自己留下半块,其余部分拆分后分别赠与了暗羽卫中屡立奇功的七人,至今仍戴在身上。
所以,摄政王或许无法出现在天牢,但……暗羽卫却未必不能出现。”
“丞相的意思是,摄政王是故意和朕一同离开乐安城,制造出不在场的证据,然后暗中派暗羽卫潜入天牢,杀了郭乾?”
梅云安语气听不出情绪。
“正是此意。”
吕文殊面露顾虑之色,欲言又止道:“此时事关重大,摄政王手握重权,臣……不敢声张,还请陛下定夺。”
简单的一句话,却精准地戳到了小皇帝的痛处。
玄晟国大权在摄政王手中一事,始终是小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如今郭乾谋逆,虽已定罪,但还未审问就被摄政王派人于牢中杀死,怎么看都是不想让小皇帝知道某些事。
至于小皇帝会不会相信人是摄政王派人杀的,摄政王和郭乾谋逆之事有没有牵连,吕文殊并不担心。
只要小皇帝想要收权,想要扳倒摄政王,那他送上的“证物”就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朝中大臣只信证据,明日上朝将此物拿出,摄政王便是有嘴,也说不清。
谁叫他根本不在乐安城呢?自证清白,也得找得到证据才是。
要怪,就怪那日竹林遇刺时,暗羽卫没收好那玉佩碎片吧……
良久,梅云安合上了盒子,眼底有几分挣扎,但很快就压了下去。
顺着吕文殊的话,梅云安先是想到了,当初捉拿郭乾时,除了郭乾,至今几乎再无活口。
又想到了在骊洲城时,俞尽舟两次提及城中可能藏有当年兵变谋逆之人,却只招安了郭乾私兵,对城中之人避开不探。
若非他主动提出,那批潜入城中的暗羽卫是否真的存在,他亦不可知。
思虑至此,梅云安缓缓抬头,隐晦道:
“明日早朝,丞相应当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吕文殊叩首,嘴角微微上扬,“臣明白。”
……
入夜,俞尽舟一身墨色中衣于亭下练剑,寒光掠影,势若蛟龙,飞舞的发丝掠过疏狂的眉眼,惊现一片薄凉。
“嗖——锵!”
长剑脱手而出,飞速穿过院落,钉死在了一棵树干上。
俞尽舟掀了衣摆落座石桌旁,提了酒壶豪迈地灌了一口,清冽的酒水入喉,扫去了干渴,带来一片灼热。
“咳咳……”
俞尽舟蹙眉揉了揉心口,漆黑的眼中透着显而易见的烦躁。
碧落不愧是剧毒,即便有解药压制仍不会让他太好过,这才练了不到半个时辰的剑,就有些气息不稳了。
想了想之前梅云安给的那份解药,俞尽舟到底还是没用,现在还能忍,还是留着紧要关头用吧。
利落地干了剩下的酒,俞尽舟便打算回去休息了,刚一起身,突然一阵目眩,急忙撑住了石桌。
“王爷。”
一暗羽卫悄然现身,从后面撑住了俞尽舟的胳膊,担忧道:
“王爷,更深露重,您身子还没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