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武勋势力抬头(1 / 2)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中军都督府还只是试水。
试试到底有谁反对,试试到底谁跳的最厉害,为此,朱由校甚至做出了大开杀戒的打算。
天下间没有不流血的改革,既然现在时机成熟,更没什么好犹豫和退缩的。
整顿中军都督府,就和在山东推行新盐法一样,张维贤温体仁,都只是朱由校这副权利棋盘上的棋子。
说起组建五军都督府,朱元璋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利用五军都督府,让后世之君直接掌控武将。
掌控了武将,做什么都有底气。
洪武初年,朱元璋以自己的侄儿朱文正担任大都督,其最直接的目的,便是通过扶持朱文正,来确保军权的掌控。
其实,朱元璋这种计划带有长期性,对初代甚至第二代的皇帝影响都不是很大。
因为从改制的人事调动来看,朱元璋首先是将诸将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握的中书省内,但中书省这种军政合一的领导体制,只是为了适应战时的需求。
一定程度上来说,就和朱由校利用崔呈秀临时掌控兵部来间接性的收回兵权一样,都是权宜之计,并不适合于将来的政权建设和皇朝延续。
而朱文正任职大都督府大都督,就可以确保之后中书省军政分离,军权继续能够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但是朱元璋没想到,仅仅几十年之后,一场土木堡之战,摧毁了他的全盘部署。
朱祁镇的纨绔自大,不仅葬送了统领五军都督府的英国公张辅,也让朱元璋留下来帮助历代皇帝掌握兵马的武勋集团彻底葬送。
在那之后,五军都督府地位一落千丈。
兵部逐渐合并了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军政一体,某种方面又和明初的中书省类似。
甚至于到现在,五军都督府完全已经形同虚设,全部的职权都已经被兵部接管。
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对武将来说,只相当于“兼赠”,完全不需要述职,寻常军务都由地方文官接手,再由文官上报兵部。
五军都督府既不能管理武将的升迁调动,也不能插手卫所屯田和寻常操守,已经完全丧失了统管天下兵马的职能。
朱由校现在要做的,其实只是恢复祖制。
有些祖制需要唾弃,朱由校没有半点愧疚感,因为时代需要进步,同时,有些祖制则需要恢复。
五军都督府直属于皇帝,只要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仍在,皇帝就拥有对地方武将的直接控制。
手握兵马大权的皇帝,足以改变很多事情。
换句话说,如果江南三卫反叛时,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仍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闹不起来的。
“英国公有异议吗?”朱由校看了一眼张维贤,面色带着略微的不满,但语气并不是很强硬。
张维贤只是一时惊呆,他自然知道整顿中军都督府的影响。
“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这样就好。”朱由校轻轻的点头,然后说道:
“既然要整顿中军都督府,那在此之后中军都督府下辖各卫所的屯种操训事务,悉都交由地方中军都督府衙门接管。”
“中军都督府下辖,各京卫外卫所属武将的升迁调动,俱都不用呈报地方督抚了,皆由中军都督府衙门管理。”
“祖制上说中军都督府有什么职权,现在就有什么职权,你记住,这话是朕说的,只要整顿得当,朕会为你做主。”
听了朱由校的话,张维贤如鲠在喉。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只知道要变天了,而且是彻底的变天,方才皇帝交给中军都督府的权利,原本就是各地都督府的职权之一。
只是土木堡事变后这些职权都为兵部接管,现在则是被皇帝金口玉言,直接又交给了都督府管理。
这是在利用皇权直接提高武勋的地位和权利,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在逼迫天下间所有的武勋站到一起,站到文官利益集团的对立面。
如果让五军都督府重新掌握职权,这对文官势力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有一件事永远不变,只要皇帝绝对权力在手,任何阴谋都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臣领旨!”
张维贤没想到这次摊牌,竟然换来了这么大的改变。
看起来这件事在皇帝心中的酝酿早有时日,只是时机不到加上无人领头,这才不断搁置。
事到如今,正是大刀阔斧的时候了!
......
天启一朝的大事,从科举大案开始,就越来越多。
如果说新盐法是在与地方豪强斗智斗勇,文官们只是一部分利益受到侵害,那么整顿中军都督府,则相当于向整个体系宣战。
朱由校要彻底改变督抚管理地方,文官兼领军务的局面。
这对文官们来说,无异于直接宣战,即便是魏党的官员们,也都觉得很难接受,更别提地方的督抚和文官们了。
这件事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朝廷。
因为长久以来,五军都督府式渐衰微,早已经没有人将那里的勋贵当做一回事,地方上文官们,一个个都相当于“土皇帝”。
地方豪强商会豪商,甚至于一些普通的地主和小商贩,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