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丰收(三)(2 / 4)

加入书签

米轮作,一年两熟,合计亩产也不过三百斤上下,而这三百斤还是分在两个时节……”

也就是说,哪怕风调雨顺,在玉米的加持下,普通农户一年顶了天也才收四千五百斤粗粮。

再去掉赋税,以及其他的徭役、力役等,留在手里的能有三千斤?可能还不到。

粮食就是农民一家的唯一经济来源,穿衣、抓药、盖房,衣食住行都靠它,大部分来不及吃就要卖了换钱,最终需要自家磨成面粉吃到肚里的,也就是千八百斤。

几百斤,再分两次,哪怕家里没有牲口,单靠人力推磨,几天也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以现在的生产规模和粮食产量,根本用不着机械磨坊!

高程从没想过这些。

“那朝廷各处的粮仓呢?”

都不用秦放鹤说,阿嫖就忍不住小声道:“高伯伯,屯粮都是带壳的……”

只要带着壳,粮食最多可以保存十多年还能吃!

可一旦脱了壳,磨成面粉,要不了多久就要招耗子、受潮。

所以不管是朝廷的大规模粮仓,还是民间个人屯粮,都是随吃随磨。

哪怕几百几千斤,分摊到每一天,也都不累了。

高程家境不错,自然没想过日日吃到嘴里的米面如何来的。卢实出身更好,对此更是一窍不通,出现这样的信息差,并不奇怪。

甚至就连汪扶风和汪淙,也是进入朝廷后,才隐约听了几耳朵。

汪淙就冲阿嫖比了个大拇指。

小姑娘抿嘴儿L笑了下,有点小骄傲。

高程张了张嘴,“那纺机……”

海外各国对大禄丝绸情有独钟,如今朝廷鼓励海贸,出口量连年攀升,年年都是新高。去年光江浙一带的对外织造任务就高达三十万匹,再加上四川等地,年均交易量近五十万匹。

需求量巨大,但产能却停滞不前,以至于几处织造局经常扩张,也频繁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若能以蒸汽织机相助,多少布匹织不来?

朝廷多卖布,百姓多进账,国库多收银子,岂不三得利?

秦放鹤没有急着回答,高程一怔,自己就顺着方才的思路想了:

因为粮食不多,所以用不着蒸汽磨坊,那织布需要什么?棉花、蚕丝。

如今大禄的棉花产地主要集中在海南,产量有限;而要产蚕丝,就先要种桑树,我朝境内有多少桑农?每年产桑叶多少?蚕丝多少?

若产力上来了,材料却不够,百姓会如何?

若种地只能保证饿不死,卖蚕丝却能赚钱,百姓又会如何?

有人不喜欢赚钱吗?

没有。

不必任何人点,高程就已经窥见后果,背心慢慢沁出汗来,心口突突直跳,一阵阵后怕。

没人不想过好日子,若百姓发现市场巨大,自然会舍田改桑!

待到那时,商人地位攀升暂且不论,势必会有大量田地荒废!

天地荒废,则粮食产量下降,上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吃什么、喝什么?工研所造这些机器干什么!

没有足够的粮食,什么繁华盛世,什么如火如荼,都不过镜花水月!

高程手脚冰凉,本能地端起茶喝了几口,缓缓吐了口气,“我明白了。”

“不,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秦放鹤看了阿嫖一眼,决定实话实说,剥开最残酷最血淋淋的一面给她看,“蒸汽机的推广,必然伴随着对体力限制的减弱,也就是说,可能许多原本只有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都可以干了……”

阿嫖瞬间明白了这一眼的分量,呼吸都不自觉急促起来。

这个世道

以男人为天,归根究底,也不过“顶梁柱”三个字,再说得直白点,种地也好,打仗也罢,确实需要体力。

而女人,在体力方面,也确实略逊一筹。

人要活,就要穿衣吃饭,当男人承担了绝大部分养家糊口的重体力活计时,他便自然而然地拥有了对内的话语权。

从小家延伸到大家,男人这个群体,也就成了统治者,然后他们又制定一系列规则……

但是,人力再如何也无法与机械之力抗衡,一旦蒸汽机迅速铺开,相当一大部分男人们的体能优势将荡然无存!

甚至有可能在很多领域,女人们具备了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更胜一筹的操作力!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势必引发统治阶层的恐慌。

男人,尤其是手握大权的男人们,其实是非常胆小的,他们天生擅长抱团,擅长以张牙舞爪掩饰怯懦的内核,热衷于消灭一切萌芽中的隐患。

纵观历史,无数变革之所以以血淋淋的失败而告终,并非方向不明、决心不够,而是时机不对、速度不对。

一切事物的演变都是循序渐进的,什么时候办什么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枝头的果子再诱人,不到秋日丰收时,提前摘取,吃到嘴里的也只是苦果而已。

太早了,现在真的还太早了,无论粮食产量也好,还是市场各方面的需求量也罢,还远不到全面推行工业革命的时候。

时机尚未成熟,若秦放鹤一意孤行,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