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 44 章 一起一工作(2 / 3)

加入书签

,看她一眼,脸上藏着笑意。

姜宜走出厨房,看着比起几年前看着老了的父亲,刚想说什么,妈妈夏喜不知道从哪走出来,弯腰把怀里大海放下,就好像没看见一般,很熟捻地又回厨房拿碗,“吃饭了。”

“好。”

几个人相对而坐,姜宜心里其实有点小紧张,说实话,从她上大学到现在,她爸爸都在华国生活,寒暑假才会到首尔呆几个月,常年不苟言笑的,尤其她拒绝了华国学校任职邀请后,姜爸就更不想看到她了,今年她才第一次跟父亲坐在一起吃饭。

有几道菜是她做的,出锅前她尝过味道,她自己是觉得还行的。饭桌上姜宜偷摸观察着父亲吃饭的动作,等他吃下第一口辣子鸡丁,姜宜装作平淡问:“味道怎么样?”

姜爸认真给评价:“鸡肉油炸得恰到好处,干辣椒选的挺好,炒的火候到位,很好吃。” 姜宜桌子下紧握的手松了,拿起筷子,“嗯,那吃吧。”

李正宰听着华语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也知道是哪道菜,他伸筷子夹了口,瞬间被辣的嘶哈嘶哈,最后喝着姜宜给的水到结束。

快吃完,姜宜跟姜爸说起今天想好的事情,“爸,那个我和李正宰办了结婚登记,已经通过了,我……”

“回国内在民政局登记了吗?”

姜宜啊了一声,想了一会才想起来,然后回答着,“还没有回过登记。”

“那挑个日子回去登记一下,你是华国的国籍,怎么能不回去登记,结婚哪有只登记一边的。”

姜宜本来想着只登记一边,以后就算分开也容易,听她爸这意思怕是想让她安心呆着不要想着些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

姜宜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应允得很快:“行。”

李正宰反而有点奇怪,就这个时刻,听不懂华语的时候,一双眼望着姜宜,在等一个她的翻译的答案,虽然姜爸会韩语,但这时候不说韩语,肯定是有些什么事情不想他知道,但刚才说的话他似乎也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

“嗯,过段时间我们就去。”姜宜回答着。

“那婚礼呢? ”姜爸看了眼夏喜,“孩子没跟你说婚礼的事情? ” 姜爸说起另一件事,“ 孩子忙的话,要不咱们和亲家来准备?”

“嗯?年轻人喜欢什么你知道吗?”

“不知道。”

“那你非要给孩子们安排什么?”

“还孩子?俩人都该生孩子了,还把两人当孩子?”

“孩子不行?多大了在我眼里也是孩子……”

看着又争论起来的父母,姜宜拉着李正宰就离开了,反正她爸妈就一直这样,没办法劝,她还不如带着李正宰去一边坐着,抱着大海给它剪指甲。

“家里有书房吗?我想看会剧本。”

“没有。” 姜宜想了想,“我卧室里有个桌子,你可以用。”

“可是我在会不会影响你?”

姜宜直言,“不会。”

等他看着姜宜眉皱了皱,李正宰只好改口:“那要不我明天看也行。”

“不是 。” 姜宜好看的眉舒展开,“就是那桌子不大,你坐在那估计会很累。”

“没事。”

姜宜点点头,单手抓起头发准备扎起来,李正宰才看见她手上只剩左手无名指的婚戒,其他的戒指都被她摘掉了。

注意到李正宰的视线,姜宜看着手上的戒指,不由失笑,没想到他居然关注起这个,看来是真的很在乎这些外在的东西了。

随后姜宜抱着大海回了屋里,她虽然说不肯替赵教授上课,但是确实其他教授都有自己的课程和论文要忙,赵教授熟悉的还有时间的教授也就她一个了,赵教授休讲四周肯定要被学生举报。

所以改成只休讲一周,剩下三周由姜宜来讲,她学部当年修的双课系,文化经营管理,另外一个就是国语国文,而她现在任教的专业(公演艺术)在学部(本科)都是没有安排课程的。

准备课业资料很重要,姜宜放下大海,抱着自己的电脑进书房,韩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她很多年没看了,基本都不怎么记得了。这一学期是大学院的课程,赵教授讲的是的朝鲜文学家朴趾源的作品。

这是一位朝鲜王朝后期的文学家,出生于老论派没落两班,长年酬唱诗文,无心仕宦,1780年随三从兄锦城尉朴明源出使清朝,目睹乾隆盛世之状而写《热河日记》,是一位北派学者(主张跟清朝学习。)这跟当时朝鲜李氏王朝对大明热爱的很多人政见不同。

朝鲜李氏王朝的人在大明灭亡后,认为自己是小中华,看不起蛮夷入境的清人,甚至还帮过一些反清复明的团体。但朝鲜李氏王朝小中华思想很严重,清朝仍然被朝鲜蔑视为“夷狄”。

这说明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很强的文化趋同和认知。至于赵这小子这学期为什么教学《热河日记》是她不是很理解的。

但总归就剩最后一些内容了,学过的而被暂时忘记的知识想起来也很容易,她l她得跟上学科知识的脚步,这时候总得想起来。

半个小时后,房门被敲响,洗完澡的李正宰径直进来,坐到她身后床上靠着看剧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