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蛇蝎(3 / 4)
,领了几百亲卫到地方上善后。杨一清来找张永商量:你恨刘瑾呗?我也恨。nen死丫的吧! 理由是现成的:安化王叛乱喊的不是诛刘瑾么?反贼坏不坏?坏啊!你看,连这么坏的反贼都恨他,可见他最坏!都是他,搅和的朝纲不振边境不宁! 张永回朝,武宗赐宴,大家一起像过去一样喝酒。 天快亮了,刘瑾有点困,回屋睡下了。张永马上“醒了酒”,趴地上磕头:“老奴要参刘瑾!”杨一清罗列的罪状洋洋洒洒背了出来。其他被刘瑾收拾过的太监们纷纷伏地应和。 醉得稀里糊涂的武宗,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控诉,感叹道:“刘瑾辜负了朕”。 张永立即接住话头:“您看该怎么办?” 醉了的武宗随口应了句:“你看着办吧。” 张永立即带人破门而入,把刘公公抓了,投入大牢。 随后是抄家。 当然抄出来不少东西。我们知道,刘瑾是个公公,不是圣人。不过,书中所记的数量我是打死也不信的——“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余两……” 呵呵。 金子不说了,咱只说那五百万锭银元宝。五十两的大锭咱也不算,就算刘公公的爱好是数钢镚儿,全换成五两小锭吧——那便是2500万两!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花了两百万两、播州之役也花了两百多万两、抗倭援朝打了七年,花了七百多万两——合计耗银一千一百万两而已!正德朝大明全国总收入是多少? 狱中的刘瑾托人向武宗哭诉:“老奴是光着身子被人从被窝里抓进大牢的,冷啊。能不能赐给老奴一两件衣服遮体?” 武宗是个心软的厚道孩子,马上让人挑了一百件旧衣服给刘瑾送过去。然后给出了处理意见:降职为奉御(低等级太监),发往凤阳闲住。 这怎么行?刘瑾必须死!否则,武宗厚道,哪天刘瑾再找机会当面一哭,一切都白费了——这种事张永可有切身体会。 张永拿着武宗的命令去了内阁,一起商讨对策。 随即,外朝文官集团参刘瑾的奏折雪片般涌来,通过内廷宦官们的手送到武宗案头。 这远远不够。 大家一致决定:二次抄家。 好吧,这次“抄出来”的可不再是金银财宝了。 弓弩铠甲等造反标配不说了,假玉玺、假龙袍,一应俱全。 而且,还有厉害的:一把折扇,扇骨里暗藏着两把利刃! 这不仅是要造反,刘瑾还要直接行刺皇帝啊! 死定了!磔刑。 看到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振振有词,我只想问一句:这些人头盖骨里包着的那东西究竟是脑子还是脑花? 且不论弓弩铠甲这等军国重器少了不顶用多了藏不住、也不说迷信时代身体有残缺者不能做“天子”(天之子)的社会共识,就说谋刺皇帝吧——把皇帝弄死,龙袍玉玺直接用现成的真货难道不好吗?脑子里得有多深一坑,才会提前做一堆假的给自己找不痛快啊!何况,单一件龙袍,要几百上千的人工花费半年以上才能完成——这事能瞒得住谁?不过大明的游戏规则是只要罗列罪状便足够了,不需要证据,更不需要逻辑思考。 最后说几件小事。 其一。武宗还是太子时,刚刚六个月,礼部给他爹孝宗皇帝上了封奏章:按照礼法惯例,天下公文奏章应该给太子抄一份,让太子从小熟悉军国大事! 您别笑。这可不是迂腐,这是鸡贼到家了!这叫“拥戴之功”!将来等太子登基做了皇帝……“您还在襁褓时,便是老臣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为您今日继承大统略效犬马。” 潜台词是——别看孝宗现在只爱张皇后(对了,古代皇帝里,唯一只有一个老婆的就是孝宗),保不齐以后按倒那个如花似玉,再生个小崽子,爱屋及乌想换太子也说不定。这是未雨绸缪的押宝。 懂? 其二。康海救过李梦阳——“对山救我”,记得吧?从此被打上阉党标记。刘瑾倒台,康海当然受到牵连,下狱。而李梦阳此时正当红。然后呢? 我们前文说了:不置一词,沉默。 万幸,实在查不出康海有什么问题,削职为民,回家了。康海看透了那帮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们,从此寄情山水,不再搭理那帮伪君子。 其三。扳倒刘瑾的幕后总策划是杨一清。好吧,刘瑾砸过杨一清的饭碗,他记恨。 那,是谁推荐起复的杨一清呢? 张彩。跟刘瑾关系不错的吏部尚书张彩、大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