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又来骗朕的 钱?!(1 / 3)

加入书签

老皇帝准备明日离开山海关了。

就在这时, 丞相那边送来一份表文,请示如何批示。

“倭国请求本次回国的贡道,走山东登州, 不走宁波?与高丽贡使同行?”

好像没什么问题?

老皇帝思考过后,大笔一挥——

准!

再往下看,是倭国使臣亲笔写的一封信,用的华夏文字。

老皇帝懒洋洋地抬眉,慢慢看完。

信的内容大概是用三千字描写了中华有多地大物博, 大夏被他治理得有多好,人民多么安居乐业, 自己有多尊重他这个皇帝。

再用三千字述苦, 说倭国那边多穷多苦寒, 连肉都吃不上,哪怕是他们的幕府将军, 一顿饭只吃一碗米饭,一份大酱汤, 一块腌萝卜而已。

最后用五百字情真意切的申请,请求大夏能够允许他们多来朝贡几次。

老皇帝神色古怪起来。

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朝贡是一年一贡。

但有些国家,比如高丽, 一年来个三四次,有时候一年还会来五六次。皇帝的生日来一次, 皇太子的生日来一次,过年来一次, 平时夏朝有什么大事, 也来一次,有时候没什么事,还想来一次。

倭国……是想学高丽?

“来人, 招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一来,老皇帝就问他要过往倭国进贡的礼单。

“回陛下,约莫是一些刀枪盔甲,玛瑙、水晶,以及一些洒金、描金家具。唔……还有牛皮和马匹。”

礼部尚书特别了解皇帝,稍一思忖,补了一句:“刀枪和剑这些,通常是各一百把,铠甲就一领,玛瑙是寻常大小,二十块,水晶数珠,家具各自数量……少则一件,多则二三件,牛皮若干,马匹约莫三四匹。”

何止不多,可以说是礼薄了。

但这也是大夏主动要求的,【天】【朝】上国,也不贪四夷那点子钱,每年让他们上供一些土特产就够了。

老皇帝在膝盖上点了好几下手指,自言自语:“看来穷是真的穷。”

礼部尚书继续汇报:“国朝回赐,通常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国王及使臣,全套衣衫靴袜各一套。国王赐白银一二百两,使臣共赐铜钱一万文。”

老皇帝微微颔首:“也不算多。如此,多来一二次,国库也给得起。”

便在表文上批示:允。帝与太子之寿宴,及元日,一年三次,足矣。

礼部尚书好奇:“陛下怎么突然……”

刚批完一二斤公文,丞相的表文是最后一份,老皇帝招手,随行小太监便把叠好的热毛巾端来,敷在皇帝眼睛上。

“倭国请求能多来几次朝贡。”

——也就是打秋风。

大夏天子闭上眼靠着椅背,不紧不慢地说:“大夏与倭国一衣带水,我为万邦之主,岂可不拯?一不必管理其国内政,二不必带其富起,不过是多些金银赏赐罢了。”

还有一层,皇帝没说,但礼部尚书也知晓。

那些小国靠着朝贡生存,不止钱财,还有大国的撑腰。敌国想要打你,也得掂量两下主人是谁。

所以,倘若那些小国哪日胆敢不敬,拒其朝贡便是。

——有时候朝贡也是拿捏周边小国的一个方式。

老皇帝又感慨:“而且,那倭人实在太贫穷了,听闻他们连肉都吃不上。”

礼部尚书有些惊讶:“这么穷吗?怪不得长得不高。”

“是啊,听闻他们的国王还不许他们捕鱼,平时只能吃大豆制成的食物……就连将军,吃食都只有米饭、酱汤和腌萝卜。”

听老皇帝说完,礼部尚书的同情心简直拉满:“既然如此,臣吩咐一下礼部,往后倭国来使,多给予一些照顾。”

出使大夏,可能是这些使臣一年到头难得吃到肉的时候了。

真是太惨了。

老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大夏是宗主国,底下小弟能拉拔一下就拉拔一下吧。

老皇帝决定巡视一番辽东都司,于是,行在出了山海关,一路往东北去,一路巡查。

约莫一个半月,到达复州卫附近时,巧合碰到了回程的倭国使团。

老皇帝念及他们之前的卖惨,特意叫了使团过来询问情形。

倭国正副使皆是禅僧,不过不是寻常僧人,而是可以插手世俗政权,为幕府内治顾问机构的僧人。

是以,对方一见皇帝,行的不是佛教礼节,而是世俗礼节,口称:“臣拜见大夏天统皇帝。”

老皇帝亲切地问他们:“在中原过得可还好?”

那正使禅僧便答:“甚好,谢陛下关怀。”

老皇帝又问了吃住,正副使回答都好,使团里其他倭人更是激动表示,这边的肉真是太多了,猪肉和鸡肉特别好吃,马肉他们以前更是吃都没吃过。

一个个接连表示:“感谢大夏天统皇帝的慷慨!”

可把老皇帝自豪得……

“诶?陛下居然这么大方,拿小金库赏赐倭人使团?”

许烟杪大为震惊:“两百人的使团,每人赏鹅两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