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刁难(2 / 2)

加入书签

赤刻盯着张煌双眼。“你去也见不到九拔都,还不如和周围的同僚处好了。”

“拿酒来,某要和达鲁花赤大人一醉!”

张煌闭上眼,良久之后才长叹一声,他知道阿里赤刻的话没有错,原本就是县官不如现管,再加上要是张弘范真的不治,接下来没有地方官的支应,恐怕海宁千户处境就将极其艰难了,但是阿里赤刻为什么要帮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恭谨吗?是因为自己的武勇吗?张煌感到迷茫,然而现在他也只能依靠这位常年醉生梦死的老蒙古人的帮助了······

十月张弘范班师还朝,朝廷上安排了不少庆功活动。忽必烈在内殿宴请这位百战归来的将领,为他洗尘,慰劳他的凯旋,是这一系列庆祝活动的顶峰。

但乐极生悲,死亡女神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这不,由于他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等环境,再加上又得了疟疾,返回大都后不久就病倒了。

忽必烈十分关心这位由前线归来的勇士,特命御医前往护视,并规定每天要把张弘范的病情作专门的汇报,但尽管用了最贵重的药物,安排了最高级的护理,仍没有挽救了这位九拔都的生命。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过了新年后,张弘范的病势转重了。

此时连张弘范自己也意识到大限将至了,于是要求从御医看护的病房回到自己的旧居室,并把亲戚宾客们召集来,和他们一一告别。

最后,张弘范叫人把南征时忽必烈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与铠甲取出来,握着儿子张珪的手,珍重地交付给他,并对他说道说:“我当年用这剑与甲为国家的统一立过功劳,你佩带宝剑、穿戴盔甲时,不要忘记了爸爸!”

至元十七年正月初十,张弘范病死在大都。

死后元廷追赠他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的勋官,并赐谥为武烈。

三十二年之后,即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元朝又给他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

又过了八年,元仁宗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元朝政府再一次加赐他“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改谥献武。

张弘范的遗诗题名《淮阳集》者,正取意于此。

这些身后哀荣反映元代官方对他的评价一直在上升,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九拔都薨了。”虽然之前已经有了相当长的缓冲时间,然而张煌得到这个消息依旧没有睡好觉了,因为他看到邸报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海宁府的众官对自己的态度有了绝大的变化,这也正常,官场上跟红顶白的事层出不穷,虽然自己的岳丈潜说友还在福建担任宣慰使,可以作为奥援,但毕竟比不得深得圣眷的张弘范。“阿里赤刻大人,接下来和李海山大人的交道就要麻烦你了。”

“大人,劝农奥鲁谢大人派人来了。”

两个人正在商议着,突然海宁府的府尹谢同艮派来了差役传到本府奥鲁官的命令。

“什么?三万石?”

谢同艮的意思很明白,他要求张煌的千户明年向南方驻军提供三万石的军粮,按照张煌部平均开垦三万亩计算,亩均一百斤,除非明年谁都不要吃饭了,否则这个数目对于新垦荒地的海宁千户所来说可是一个绝难完成的数字。

“阿里赤刻大人,这话就来了。”张煌目视着脸色有些忐忑的差役,不过跟这些传令的差役他是不会计较的。“阿里赤刻大人,恐怕就要麻烦你去和海宁府交涉一下。”张煌想了想,冲着阿里赤刻私语着。“若是海宁府那边不肯通融的话,就跟他们张口要三样东西。第一个是种子,要咱们三万石,至少要给三千石的种子吧。”虽然张煌早就备好了南方两熟的占城稻的种子,但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还有农具和耕牛,没有这些东西,咱们怎么生产,难不成他真想让咱们全部饿死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