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 / 3)
朝廷为了平息举子之怒,将举子们举报卖关节的陆敏抓了,暂时关押在刑部,由魏尚书等人亲审。 杨徹离开春风楼,马车在五魁街口见到一群举子气势汹汹朝另一条街道去。 这时车窗内被丢进来一张纸。 扔纸张的是个半大少年,怀中还捧着一摞,一边向往来的人手里塞一边嚷着:“严惩舞弊贪官,严惩舞弊考生。” 杨徹打开纸张,正是控诉这场舞弊案,要求朝廷严查严惩的告示。 回到杨宅看到门旁的墙上也贴了几张这样的告示,每一张都是手写。 他刚走下马车,被人叫住。 后方一个小吏带着两个人急匆匆走过来,大喘几口气,抹了把头上的汗珠,问:“你就是今科会元安江府杨徹?” 杨徹施了一礼回道:“正是,官爷这是……” 小吏又喘了两口,从怀中掏出一张文书,“刑部查案,有人招供杨会元与泄题舞弊案有关,传杨会元过去问话。” 终究还是来了。 * 刑部一间审讯室内坐着一位主事官员和几名文吏。各人的面前书案上都摆着一摞文书,几人正在商议什么。在杨徹走进去时都不约而同停下来,目光齐齐看向他。 杨徹迅速扫了眼几人,上前行礼:“杨徹见过大人。”又朝几位文吏拱手,文吏们欠身回礼。 主事打量他一眼,给旁边一名文吏使了个眼色。 文吏拿着一张纸递给他。 杨徹一目十行看完,“这篇文章是隋波和张淮二人来请教问题时,徹所赠文章。” 主事稍稍愣了下,冷笑道:“杨会元是聪慧之人,应该知道此来所为何事,就不需要本官一句句审问了吧?” “是。”杨徹将当日二人前来寻找自己的事情道来,只是根据目前情况详略分配说出来,对于很多细节,他忽略未说。 “回大人,此二人都说是猜题,出于情谊徹便帮忙写了篇文章给二人作为参考学习。徹到了春闱第三场才知道此乃春闱考题。” 主事没做任何回应。 杨徹猜想,这也是隋波和张淮的供词,也只有这样他们二人才能够洗脱舞弊嫌疑。 主事严肃地问:“你既发现蹊跷,为何不早早报官?” 杨徹忙拱手回道:“徹只当是二人得文昌帝君眷顾猜中了考题,并未有多想,直到昨日听闻泄题,徹才知道怎么回事,大人明察。” “文昌帝君眷顾,也不会二人猜中的题目与考题丝毫不差,你就没有任何怀疑?” 杨徹不慌不乱地道:“回大人,徹的确怀疑过,春闱后徹再次与二人核实,二人都很坚定说是猜题。徹便没有再多想。” 主事冷笑一声,“这样的话你也能信?糊弄本官呢!”猛拍了桌子恐吓。 杨徹忙躬身道不敢,神色依旧镇定。“梦中得仙师指点,文才一日千里这样的事情都是真的,考前得祖宗保佑猜中考题,徹认为不足为奇。” 主事冷冷盯着他,一时没有话语审问下去。 年前孙巍因为梦中得仙师指点,文才突飞猛进,聚贤楼才惊四座。短短两个月从一个文才平庸之辈成为轰动华阳的大才子,他们没亲眼见,却也是都知道的。 相比孙巍之事,这二人能够猜中考题的确不足为奇了。 主事又上下打量杨徹,长身玉立,面色淡然,眼神也平静毫无惊慌,不像是说谎。 按理说,他这样的才子没有必要参与舞弊。如果真有舞弊之心,也不会笨到给两个人写一模一样的文章,自掘坟墓。 他又恐吓道:“听闻这二人考前考后都给你送了礼。” “是,送了,徹也收了。”杨徹供认不讳。 主事又被他的回答惊了下。 这人每次都在他以为对方要狡辩一番的时候坦然认下,让他猝不及防。 “送了什么?”主事忙问。 杨徹把二人送的东西都一一列举,一样不落。 然后再解释:“徹少时留下病根,受不得寒,隋波是徹同窗,知晓徹病症,所以考前送了些药材和补品。考后因听闻徹春闱期间受伤,所以二人来看望时又送了些补品。” “只有这些?” “是!” 主事总觉的对上这么个人,自己威严都有点立不起来,最后又不甘地喝问:“你可知本官问话,你若是所答有虚是何罪?” 杨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恭敬回道:“徹熟读本朝律法,自知对上欺瞒的罪责。徹所言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