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加入书签

元康十二年癸卯八月,桂花飘香。

大周帝都华阳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如织,道旁的小商贩扯着嗓子对进城的车马行人叫卖:“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酒……几位举人老爷来点,保准明年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晃晃悠悠的马车里,杨徹闻声掀开车帘朝小摊望去。

摊位前站着几名书生,或背着书箱,或手中拿着书卷,风尘仆仆,俨然都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距离明年二月春闱,只有半年时间,考生们从大周各州府陆陆续续赶往帝都。

杨徹看了这么一眼,小厮便道:“公子也图个吉利,小人下车去买点,公子尝尝。”

好多年没吃过华阳城门口的桂花糕。

杨徹应了声。

马车在道旁停下,他的目光穿过来往人群望向前方高阔的城门,庄严而壮丽,一如帝王的威严。

城门上方“华阳”二字雅正端方,像个持重高洁的君子。

却让他觉得讽刺。

十一年前春闱舞弊案,无数官员、士子含冤惨死,血流成河。伏家满门获罪,唯一活下来的他,重刑之后流放。

若不是有人暗中助他,他已病死在当年的流放途中。

若不是伪造“杨徹”这个身份,他也走不到这里。

噔噔噔,车窗被敲了几下,他的思绪被拉回来。

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年轻男子靠在车窗边,满脸麻子,挤眉弄眼道:“公子,进京赶考的吧?我这儿有‘鼠须’一根,便宜给你。”伸出四根手指在窗框上点了点。

鼠须,是一句黑话。

因为袖珍书多用老鼠的胡须蘸墨书写而成,所以鼠须一根就是袖珍书一本。

自从壬辰年春闱舞弊大案后,朝廷禁止售卖这种书,但暗地里还是有人违背朝廷禁令买卖。

杨徹抿唇一笑,靠近车窗,下巴点了下城门口的官兵,“我喊一声,你要吃半年牢饭。”

麻子毫不畏惧,“我敢在这儿卖,还怕你喊?没凭没据,官兵也不能随便抓人!”

麻子敞开双臂,拍了拍自己的身上,暗示东西根本就不在身上。

“老手!”

麻子冷笑,又靠车窗旁问:“要不要来一根?”

“不怕我事后揭发你?”

“你图啥?断人前程财路是没有好下场的。”麻子偏头冷笑,眼中露出狠戾,转身离去。

车中劲装男子欲起身,杨徹将其按下。

护卫指着窗外气愤道:“你瞧瞧,这都嚣张成什么样了,天子脚下,敢如此明目张胆违令而行。”

“犯不着和他计较,今日刚入城,别惹麻烦。”

护卫深呼吸一口气忍下火气。

小厮抱着几个纸包跑过来,俯身钻进马车,献宝一般将东西捧到杨徹面前。

“这桂花糕和咱们安江府的不一样,软软嫩嫩,跟豆腐似的。公子快尝尝,明年定能蟾宫折桂。”

桂花糕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似淡黄色的豆腐块,里面掺着桂花瓣,外面撒了层桂花粉和糖粉。

“这叫乳酪桂花糕,华阳的特产。”杨徹道。

桂花糕口中,冰凉爽滑,丝丝乳香,淡淡桂花香,甜而不腻,勾起不少回忆。

喜欢乳酪桂花糕的除了他,还有一人。

这么多年未见,不知如今什么模样。

这些年他容貌大变,每每对镜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对方应该也认不出了。

马车缓缓穿过城门驶进华阳城。

城门口的茶聊酒肆还都是当年的招牌,熟悉得好似这么多年从没离开一般。

马车穿过大半个华阳城,经过西市附近,杨徹吩咐下人带着行李先去杨宅,自己则带着护卫乘车前往书铺。

春闱将至,书铺新书频出,大多是当朝官员的窗稿和著书。

这些窗稿和著书很大一方面展现了官员的政治观点以及文风偏好。

研究考官人选以及考官的文章喜好,也是举子们的必修课。

文渊书铺中,几名书生在柜台边催问掌柜:“书什么时候书加印出来,再不出来,我们就找人手抄不买了!”

“明天一定能出来。”

掌柜还是当年那位,脸上皱纹多了几道,鬓角多了些许白发。

“确定是计大人的窗稿?我与计家公子认识,拿到书我要去找计公子确认,若不是计大人窗稿,我不依你。”

“肯定是,几位公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