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内应又见内应(2 / 3)
百姓都死了多少啦?原本可能还有点怜悯之心,现在也早丢的干净。
除了军伍还有文政方面的授勋,但那就不是今天了。
秦朗可不会只顾军兵,内政后勤方面的贡献一点不比前线厮杀的将士来的弱,所以以“忠勤”为之冠名。
但要授予的人这里就不提了。
站在将台上,秦朗最后对着眼前的五千余军兵发表了一通激励人心的讲话。
他们就是此次浮海北上的秦朗军。
甭管金陵是什么态度,反正秦朗是不会放了登莱的。
大军回师之后,去往登莱的援军很快就被提上了议程,眼前的这五千余人都还只是先头。
虽然里头很多人都是新丁,但秦朗相信他们的作战意志和战斗力。
先是津门之战,然后滋阳,再是徐州大捷,说真的,岛上的兵丁对清军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优势了。
当然,这一点离不开纪弘阳为首的一般人的引导。
教育处的教员教习在岛上的民众军兵中,都可谓是无孔不入。
虽然不会一味的去否定清军,但只需要打掉清军‘不可战胜’这一印象,那就是极大的胜利。
这个时代的火力可还没有达到完全决定胜负的地步,枪炮的局限性很多,所以肉搏战是一种很有必要的手段,一支强军必须保持刺刀见红的进攻精神。
而火枪兵配刺刀,再加上简单的甲衣,能不能彻底取代冷兵器部队,这还真有些未知。
但是秦朗军有着严密的组织模式和有效的军功奖励体系,以及严格的军纪,这就是一支强军的底蕴。
只要在这条道路上坚持坚定的走下去,未来绝不可能有任何敌人能阻挡下他们的脚步!
“胶州湾水文状况良好,湾内水深可超两丈,所以船只可以直抵胶莱河口!”
然后船队还是不驶入胶莱河的好。
军兵就此登陆,直杀奔胶州城也没有多远。
虽然这个登陆注定不会平安,清军围攻浮山城,不但把主力放在了浮山北线屯驻,还分出一支兵马怼到了加州湾西侧浮山城对面的灵山卫。时时刻刻都留神着胶州湾入口处的情况。
秦朗想要带人突入胶州湾深处,灵山卫的清军岂能看不到?
不过他不在乎罢了。
这次大军浮海北上,目的就只有两个。第一是打退清军的这次攻势,第二就是立刻让登州水城的船只活跃起来。
他们的任务可不是保卫登州水城,而是尽快的去渤海去辽海撒野。
所以在表彰大会结束后没有几天,郁洲山岛的东港区,迎着初升红日的万道霞光,碧色的万顷波涛之上,舰船蔽海而去。
这次动用的舰队中都还包括了多艘老闸船,很是补充了船队的火力。
后者可载炮数十门,还都是长管重炮。
秦朗告别的家中的莺莺燕燕,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长平已经知道秦朗对于齐鲁起了念想,但现在她眼睛里忧虑却少了很多。
这不是说她彻底的安下了心了,而怎么说呢,秦朗至少给了她希望。
就长平现在的处境,你说她除了抱着这个希望不撒手,她还能如何呢?
除非时局的发展真的打破了她最后的期望,否则秦朗说的那些话,她不但会抱着不撒手,还能一百个的去相信。
这就是女人的悲哀。
一个夹在夫家与父家之间的女子,别说是眼下的明末,那就是换成21世纪,也照旧悲剧悲催。
从郁洲山东港区到浮山城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地,且西北季风已经大大衰弱,秦朗真的是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船只就抵到了胶州湾口。
他现在右边就是浮山,左边则就是灵山卫。
“轰轰轰……”
前军的战船已经打响了火炮,目标是清军在沿海位置设立的营寨。
一个很小的小营盘,明显就是专门用来预警的。
三股漆黑的狼烟升腾起来,其他位置的清军只要眼睛不瞎,很快各部就都能知晓秦朗军到来的消息了。
秦朗没有丝毫停顿的,大军直插胶莱河口。
后者是蒙元时期提出的一条运河建议,简单的说,它的目的就是切割胶东半岛,好让海上的粮船能够直接穿过运河进入莱州湾,继而进入京津。
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时间缩短了航线,更避开了水情状况较为的胶东半岛,减小了危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蒙元政府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劳力去开凿胶莱运河,浅浅的尝试之后就选择了废弃。倒是我大明把之真正的从一个建议变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河流。
因为有明一朝,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彻底南移,可偏偏明成祖朱棣却选择了迁都燕京,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的北方政治中心的社会格局并没有改变,如此南北漕运就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因为运河运输肉眼可见的耗费巨大,明朝中前期的官员们也并非没有想到海运漕粮,至少他们觉得那是对运河漕运的一个有效补充。
所以大明一边在运河运输上,重新整修了京杭大运河;另一边在海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