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秦淮酒家(1 / 2)
秦朗给朱国弼分析过,就如今的态势,《京报》在成立之初,要就摆出一副要跟东林士林打擂台的架势,那是不成的。
要学会拉一派打一派,要学会占领道德制高点。
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士林名士中选出一部分有点节操的人来,然后让他们依照着拟定的框架来填写内容。《京报》在成立之初就要定好版块不变动,不能任由编辑们肆意胡来。
然后要高举‘为国为民,广开言路’之旗号堵人口舌。
先占领道德制高点——为国为民,一切为了朝廷为了天下安危。
但显然朱国弼并不是一个多聪明的人,他也被眼下大明的’有利’局面给迷花了眼,根本就想不到蒙元灭宋。
所以秦朗只能继续接着提点他,什么为了不重蹈崖山覆辙啊,什么‘亡国’和‘亡天下’的不同啦。
而朱国弼呢,也真的很能伏低做小。
他回去想了想,跟身边人商议一番,决定用大名鼎鼎的复社四公子来做噱头。并且还把主编人选的决定权交到了秦朗的手上。
京报的编制体系与新闻报是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京报的主编一级人物多少会挂这个官。
大名鼎鼎的复社四公子,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全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士二代,在士林,尤其是江南这地方,名声名望不是一般的巨大。
冒襄(辟疆),祖上六代为官,是拥有水绘园及冒家巷、东府和西府的豪门大户。
侯方域(朝宗),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侯恂更还是左良玉的恩官。
方以智(密之),出身桐城世族,曾祖方学渐,学通百家,自成体系,曾赴东林讲学,乃泰州学派巨子。祖父方大镇,曾任大理寺少卿,士林名儒。
外祖父吴应宾,精通释儒,与东林巨头左光斗等交好。
父亲方孔照,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
陈贞慧,东林党魁左都御史太子少保陈于廷之子,陈氏亦江南士林名门也。
四个二代中秦朗直接点起了冒辟疆,因为他对这个冒襄印象最为深刻,这可是教员点赞的人,说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
那是他在一本网文中看到的,然后问了度娘,那教员还真就说过这话。秦朗遂记忆极其深刻。
他还顺便的搜了一下其他三个人的事迹,想知道为啥另外三个就不行。
结果除了侯朝宗这个血溅桃花扇的主角有明了明的恶迹,叫人恶心之外,其他两个似乎还行。
都是明亡之后不仕清,甚至避居隐居十几年的。
而方以智和陈贞慧中,又以方以智更胜出一点,因为陈贞慧的儿子里可是有鞑清忠良。
秦朗自己也很恶心这点的,就像黄宗羲,自称遗民又那啥,甭管官面定论如何,秦朗他是喜欢不来的。
朱国弼拿到名字后立马向冒辟疆去了一封信,后者这时已经年过而立,然而文采飞扬多年来却屡试不中。骤然遭遇此请,那是欣喜若狂。
当下便从泰州如皋起身前来金陵。
而在他赶来金陵的这一过程里头,朱国弼也已经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比如说场地和一般职员,以及报纸的印刷和销售系统。
这一家报社的组织结构可并不全是总编编辑记者,还有行政财务,以及经营部门。
文字时政固然是京报的灵魂,可要是没有行政人员来给他们服务,没有财务的管理约束,没有经营部门的推广推展,那也显然是不成的。
朱国弼还是有点脑子的,为了表示自己对冒辟疆的敬重,他现在只招募了寥寥几个文人,而且还都是士林中小有名头的。
没人能够拒绝朱国弼的。眼下抚宁侯在金陵城内可是舆论的中心,热度极高的存在。
只因为《京报》,那就是一柄尚方宝剑,皇帝金牌,是无所不能。
江南士林在见识了《新闻报》的威力后,没有文人能够拒绝老朱伸出来的友谊之手。
而等到冒辟疆来到金陵,总编这个吸引了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心神的职务终于尘埃落地时候,整个金陵士林更是一片的喧哗沸腾。
一是因为冒辟疆是自己人,二是因为冒辟疆的身份和名头。
以至于不等冒辟疆登门拜访心中人选,一封封名帖就已经雪花般向他打来。
当然,这声势是吓不住冒辟疆的,他有在浪潮中岿然不动的资本。
一应人选他早有定数,相邀书信都已经寄出去了,岂能说变就变?
但明末文人喜好的酒宴文会该开还是要开的,该办还是要办的。
这可是大大的喜事,正好振一振复社的声威。
只是在举办之前他必须先来谢一谢秦朗才是。
这便有了秦朗此次的秦淮之旅。
除了朱国弼和冒辟疆外,作陪的还有顾杲和吴应箕,这俩是起草《留都防乱公揭》,讨伐阮大铖的干将,以及两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顾炎武和黄宗羲。
连同冒辟疆在内,这些个人都是江南文坛鼎鼎有名的人物,但没一个仕途得意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