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何为阵战(1 / 2)
李轩带人利索的为火枪营让开了道路。
五百火枪兵与高明带领的步营迎头相撞在一起。
高明冷面心狠,但他能在明末这个动荡年月里活过了两年时间,那显然不是个一勇匹夫。
看着对面列阵严整的火枪兵,眼角直抽筋。
前军适才的溃败他可全看在眼里呢,对面的火枪兵不可小觑,比他们往日里遇到的那些子弹往天上飞的明军鸟铳兵强的太多了。
而且他们竟然能一排排不停歇的打出齐射,这是高明厮混两年多来都从未见过的一幕。
想要冲击这样的队伍,难度可想而知。
高明可不愿意拿自己的手下去当肉盾,那就只能把眼前的乱兵当替死鬼了。
如此,这场战斗就明显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小袁营赢得了这场角力的胜利,他们许就可以反败为胜,至少可以保持一个体面的结局;
而秦朗如果得胜,那么他的人马就能彻底把对方摧垮掉。
“对面没点狼烟??”
袁涛两眼有些放空,他没想到秦朗会不点狼烟,就这个节骨眼上,只要他带人一逃,一切就都结束了。可秦朗并没有叫人点狼烟!
“他的胆子也太大了!”
秦朗不点狼烟的原因已经很明了了,袁涛不得不感慨对方的心大,甚至都有些埋怨之。秦朗这般做法,简直是在拿‘大计’开玩笑啊。
他凭什么觉得自己才操练了俩月的人马就能跟小袁营厮杀了?
虽然高明这的三千人,并不如袁时中亲带的五千余老营能打,但也要比秦朗的新丁菜鸟强吧?
袁涛不由的握紧了拳。
而后他就清晰的发现,秦朗军的主力赫然在缓慢压进。
鲁荃的营头在高明手下的确是一等一的能打,但他们数量有限,跟丁进部的拼杀尚未分出一个胜负,秦朗的主力就已经压到,要不是高明也随之带着人马赶上前,保不准都吃大亏了。
这般情形就相当于两军的主力走上擂台,通常是要倒下一个的。
所以保持着相对慎重并非一件坏事,可现在有不同,秦朗军此前明明占据了大为有益的先手,现在再来持重而进,这不是把到手的先手给放掉吗?
依照袁涛念想,秦朗就应该挥兵猛攻猛打。
他又如何知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那取胜的希望已经被秦朗压倒了火枪营的身上。
只要火枪营能把他们对面的高明军击溃,那这一战自然就稳妥了。
何况秦朗手中还握着投弹兵这张王牌呢,一旦有变,几十号彪形大汉投掷出的手榴弹,足可以一举逆转局势。
所以现在的一切在秦朗眼中,依旧是在磨砺丁勇。
真正的战阵厮杀与秦朗前世看的影视片中的场景是完全的两码事。
完全不会有单兵拼斗的场景,至少前期是绝不会有的。
两边列阵而战,人挨着人,彼此一步的距离,盾牌排成一线,一旦双方僵持,长枪大刀相互对着彼此,捅刺劈砍,你再好的武艺也难有回转腾挪的空间。
那时候大家比的是势大力沉,是快,是狠,是准。
当然,在双方军阵堆积做一团之前,冲锋还是要冲锋的。
小袁营的冲锋是前头一排歪歪扭扭的盾牌,他们的作训根本不能保证大盾可排成一线推进。
事实上就是秦朗军也一样。
最前面都只是一排刀盾兵,拿着的是轻便的手牌。
他们后头就是一排排的长枪兵了。
排着军列不断靠近,等只隔着二三十步时,长枪指着彼此,上封令下,奋力冲锋。
这考验的不止是兵丁们的技战术,更关乎他们的士气勇气。
一排长枪刺过去,根本不停歇的,身后第二排第三排的长枪就也接踵而至。从前方同袍的空隙间捅过去。
若是勇气不足的人,不等杀敌,先就已经乱了阵脚了。
而如果是明军精锐,先头就必会是各种火炮火铳一股脑的输出,糊你一脸。
然后趁着敌军前列人荒马乱,残破不堪的档口,一排排披甲兵迅猛冲杀去,就跟犀利的铁犁犁过敌人一样,那结果不问可知了。
如果这股劲儿足够猛,敌人也比较脆弱,那就是一举击破敌阵也未尝不可!
但现如今的明军早就不是当年横扫草原的无敌大军了。
戚少保时候,大明官造军器的合格率就低于百分之二十了。
明军火器化的不断加深,和官造火器合格率断崖式下降,或许也是明晚期军事力量迅速崩塌的一大原因。
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兵工体系,那就跟由文官集团主理的军队一样,只有俩字,呵呵。
但大明的精锐虽然早不复存在了,可战阵厮杀的方式却依旧流传,事实上这种厮杀方式早上千年就已经在中原大地盛行。
区别只是秦汉盛唐时候的弓弩箭雨,变成了现如今的炮弹枪子。
而这般的相对冲杀,对彼此军中最前列的一批军士,杀伤必是极其重大的。可残酷的战争却又决定了双方必然会把最精锐的一部分士兵列在最前。
他们是军中最敢战最英勇的一批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