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代金券,供销社(1 / 2)

加入书签

淮安城内。

路振飞看着眼前几张巴掌大的纸片,眼睛里全是奇异。

“齐国公现在就用此物当钱?”

这怎么看都有些荒唐啊。

身旁坐着的史可法也伸手捏过一张。

一体两面的纸币,一面印着泰山玉皇顶,一面印着“壹佰”两个黑字,旁边环绕着麦穗云纹,还刻着日期崇祯十九年,而这些的下方还有一行小字——秦氏银行制!

“印刷倒还算精美,然再是精美亦不过一张纸也,如何做的钱用?”史可法是思想绝对代表了现如今普罗大众的所思。纸这东西根本就不能当钱用!

“齐国公历来耗费巨大,之前兵马扩张无度,席卷齐鲁之后又大撒钱粮,莫不是银钱短缺了?才弄出这个东西来?”

路振飞摇摇头,史可法说的有道理,秦朗最近一段时间里耗费着实巨大,那么多的银子粮食,便是金陵都难承担。

可据他的所闻,这纸币似乎又不是大明宝钞那种空手套白狼的玩意儿啊。

“你速与我详尽说来。”路振飞对探子说道。

“回中丞,齐国公把此物叫做代金券,可持此物到各供销社购买粮食以及各类日用品。供销社的商品价格相对市场要有所便宜,但供销社只收代金券,其他金银铜钱一概不收。”

秦朗对纸币是极其上心的,从纸币的外观设计到油墨制造,再到纸币的纸张质地,那是通通的都看在眼中。

中国有悠久的造纸技艺,秦朗想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纸质,那也不是难事儿。

不计成本的去试验,一点点调整各种配料的比例,比如内中含有的棉花和丝绵,那最终拿到的纸张是很不错的。

然后凋刻铜版时采用的也是阴版凋刻,因为对比阳版凋刻,阴版凋刻的效果更好。

阳版印刷是凸版,突出的部分是亲油墨的,而非突出的部分是亲水的,印刷的时候凸出部分吸附油墨。阴版印刷恰恰相反,是凹版,需要印刷的部分是凹进去的,这部分吸收油墨,突出的部分则不吸油墨。所以字迹清晰,图桉整洁。

秦朗手下的教育司,报纸印刷都搞那么久了,这点小事儿当然清楚了。这纸钞印刷和报纸印刷的技术含量与重要性可是天差地别,所以从一开始想的就是阴版凋刻。

然后又是油墨上的调整,完成的也很顺利。真多亏了之前秦朗花钱用濠镜搞来的一系列西方印刷技术,站在前人的技术结晶上才能那么快的就拿出了成果。

但即便如此,这代金券的印刷也存在着不小的废品率,而印废了的代金券就通通烧掉。

秦朗以代金券为切入点,配合着供销社体系,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代金券发行所遇到的阻力了。

没办法,蒙元和大明早已经把‘纸钱’这个概念给玩烂了。

哪怕秦朗也不敢一出手就把真正意义上的纸钞发行天下。

他必须潜移默化,必须让百姓让天下人渐渐的接受纸币的存在。

所以就有了代金券,所以就有了供销社。

因为人都是爱占便宜的,供销社里的东西比市面上的价格便宜,这就是一最大的广告,可以吸引无数人涌进来。

可惜这代金券是有限的,原则上它只发给齐国公府治下的公务人员。

那些衙门里的公务人员数量再多,算上老师、医生和军兵,这数量再多对比起整个治下的黎民百姓来,那也是极少数的不是?

而且这代金券的额度还是有限的,最高也只能领取工资百分之五十的份额,且工资越高领取代金券的额度就月底。

比如说最基层的公务人员,一个月只能得两块银元,那他就能领取一块银元的同比代金券。

可有的人月工资能达到100块银元,若是还百分之五十的领取,那可就不是一个概念了。

要明白一个道理,代金券发出去的越多,理论上秦朗就是越吃亏的。

而且人都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你越不叫他们干什么,那就越想干什么。

这种情况下,秦朗注定定下份额,反而更减轻了公务人员对代金券的抵触,一个个反而对之趋之若鹜了。

当然,秦朗也同时做出承诺,这代金券一样能兑换成真金白银,只不过需要在银行缴纳一个点的手续费。

同样这每月的兑换金额——从代金券兑换成真金白银,那也是有额度的。只有百分之25。

也就是你一个月的代金券需要用四个月的时间去兑换。

这虽然算是一限定,可同时何尝不是一个保障呢?

有了秦朗做出的承诺,代金券的发行就再无阻碍。

所以这供销社和代金券体系虽然刚在海州邳州乃至郁洲山岛出现不久,风头却已经就传到了淮安了。

路振飞是亲眼看着秦朗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壮大的人,他太清楚秦朗的发迹史了,所以路振飞一百个一千个重视秦朗,半分不敢小瞧。

眼下的代金券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老官僚,路振飞几乎瞬间里就想到了秦朗所打的盘算,只不过他心中还有几分不确定。

但哪怕那种想法只有一分的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