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的一年来到了(2 / 3)
本剧团可就大有作用了。
不过话本上虽然还没出成绩,但报纸上做的却很不错。
配合着清丈行动进行舆论宣传么。
《新闻报》上便主动开启了关于大明赋税问题的弊端和意见的相关话题。
秦朗现在要什么没有啊?
各种各样的资料详尽的一逼。
那些个士绅地主和当官的当差的是怎么上下勾结的,是怎么自己一文钱一粒粮不出,却坑的周遭百姓遭罪的?上头年年敲骨吸髓一样从底层百姓身上收取了那么多粮食银子,又有多少真的被送交国库的?
有多少银子被当官的给占了,被当差的给拿啦?
秦朗这里可都是有数据的,实实在在的数据。
资料很全面很详细,报社里的编辑稍加整理,那就能搞出大量的报道来。
新闻报每期都刊发一篇主要评论,再刊发几篇背景资料之类的东西。那真是把当官做差的衣服都扒光了给人看了。
此举秦朗会得罪多少当官的当差的,那就不需要去说了。反正这些人是最没骨气的,刀锋之下他们跪的最快。
或者说这些人注定是秦朗要打掉的群(特)体(权),双方的利益冲突本就不可调和。
腊月之前清丈田亩进行了首尾,两地各县报上来的田亩数字,比之前鱼鳞册上的数字大了一倍还多。
整个过程都一直进行的很平稳,没人想要钱不要命,或者说非要拿鸡蛋碰石头。
秦朗高抬的那记贵手也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两地大量的士绅地主纷纷在截止之日前向工作队送交了田产报表。
这其中当然有人耍小心眼,比如瞒报了一丢丢,比如说一块地五百二三十亩的,就报五百亩。
可两地士绅地主的心眼也只多如此了。
谁也不敢再过分。
所以邳州海州加在一起被查出的土地也强强有一万亩,比之总数量,不值一提。
可这消息还是登上了报纸。
非但如此,那连带的被查出‘隐瞒’田亩的家族,很快就也感知到了不同。
海州张家。
自从张妙兰进了秦朗后宅,张家是势头就逐渐的上扬了。别的不说,只是郁洲山岛上拨给张家人的优质铁器和水泥食盐等,就足够张家混的风生水起。
然后这次张家人给出的答案是隐瞒了二百亩田,对比张家的八千亩良田来,区区二百亩田显然不值一晒。
但就是这二百亩田,却叫张家人很快就感知到了什么是痛彻心扉。
他们的份额被消减了!
消息传来后张家人直接懵逼了。
这两年他们借着岛上的特产,优质铁器可不单是农具五金,还有优质兵器,甚至是一些枪炮,再加上水泥和食盐,那混的不要太惬意。
走南闯北全都是各方势力的座上宾。
大家都在眼馋张家人手中握着的好东西。
可现在家里的份额一下子被砍掉了一半,不止是要命么。
很多东西他们早就已经许诺出去了啊。
张家人的影响力和实力放在整个淮扬根本就是个屁,但崇祯十九年的新春,他们这儿却吸引了大批目光的降临。
谁都知道这张家是秦朗的‘妻族’之一,秦朗最初之所以在海州士绅中打开局面,他手中实打实的军力是一方面,与张家、颜家等的联姻,不得不说就是另外一个方面了。
可现在就连张家都受到了如此严厉的触发,可是真有些吓人。
吴家、阮家、颜家全都拍胸脯庆幸着。
这三家人真的也险些一脚踏错啊。
身为利益阶层,千方百计的算计自己的利益,这本身没什么错。也不代表着他们就不忠诚于秦朗了,那只能说是本能的反应。
可谁能知道呢,秦朗的反应会那么大呢。
这种触发是专门针对张家这种与岛上有密切商贸往来的家族,那些没能在岛上的‘铁器’贸易中分得一杯羹的家族们,他们同样面临着各种隐形的限制。
比如在各县接下的新官府官僚公务员的选用中,就绝不会有这些家族的人。
秦朗拿下了这些个县,自然就不会继续按照老朱家的那套来统治各个县境。
从城内各机构的负责人到各机构下属的差官公员,以及城外各乡镇的公署,那不管是官员数量还是差官数量,数字都远超过老朱家时候。
这里说的是算上白役数量的朱明官差。
加上秦朗也不是苛待下属的朱元璋,哪怕不是在高薪养廉,官员俸禄也远比不上大怂老赵家,但一县官僚官府俸禄开销之耗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数十倍甚至百倍于朱明的。
想想秦朗将在各地陆续设立的学堂、医院和剧团,光是这些个机构就要用到多少人啊?
哪怕那些公员官差的俸禄远比不上县老爷,可他们的数量超级多啊。
也就是在淮扬之地,只要地方的税务不出什么问题,说实在的一县赋税绝对是能养活得了县内大大小小的官的。
可要是换到中原、西北这种兵灾人祸摧残之极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下,秦朗可就不敢保证一县赋税能养活一县官僚公员了。
所以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