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两极反转(2 / 3)
退。”樊忠惜言如金,躬身离开。 其实,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品质,比如当年武圣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但是,却也不得不说,这种好的品质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好,不代表在任何的时候都吃得开。 当然了,这一切还得看他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一定要把他送过去?”随着樊忠的离开,吴王妃也从外面缓缓走了进来。 倒不是她在偷听,而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自家丈夫要把樊忠送过去。 “他不过是在争取时间罢了。”朱高煦微微一笑,招了招手,让一旁的侍从搬凳子泡茶。 “哦?”吴王妃迟疑了一下,拉着身后的儿媳坐了下来。 “喏。”朱高煦笑着从一旁拿过了一封信,放到了自己妻子的面前。 吴王妃看着信封上的署名皱了皱眉头,但最后还是拿了起来。 “这……”吴王妃看着手中的信,眉头紧皱,语气中带着些许的迟疑,但也有着几分肯定。 “不是大嫂的意思吧?” 说着,吴王妃将信递给了旁边的儿媳,目光则是仍旧放在丈夫的身上。 “自然不是,如果是的话,那也不会署上张辅的名字了。”朱高煦笑了笑,目光似有似无地瞟了一眼自己的儿媳。 “如果大嫂知道的话,那咱们早就应该知道了,而这封信能出现在我们面前,恰巧就说明了大嫂不知道。” “张辅这个人还是比较纯粹的,他现在年纪大了,不想再被那些复杂的东西给卷进去,所以他要的就只是安稳而已,这也是这封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原因了。” “嗯,倒应该是这样,不过……”吴王妃从儿媳的手中将信去了回来,放回了信封中。 “大嫂也是,非得让这孙若微……” 话说到一半,吴王妃就停了下来,倒不是因为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只是因为她也想到了自己那个大嫂的难处。 她原本想说,自家大嫂何苦非得让这孙若微成为皇后,和胡善淑一母同胞的胡善祥难道不好吗?当初明明是一个贤名在外的太孙妃,现在却落得一个入了冷宫的结果。 但是想想看,无过废后,并且立孙若微为皇后,原因不就是她生下了朱瞻基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儿子吗? 难不成要绕过孙若微,在朱祁镇登基继位的同时让胡善祥成为皇太后?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张辅……”吴王妃短暂的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口说道。 “其实也算是难为他了,三朝老臣……到现在已经第四朝了,却还要面临这样的景况……” “谁说不是呢……”朱高煦闻言也是叹了一声。 …… 顺天府,吏部。 “回皇太后,并非是臣不愿,而是此事并非是吏部能够做主的,如若您不信的话……” 陈循一边说着一边抬起了头,带着难以言喻的笑意,在孙若微的注视之下拿起了一旁的吏部印章,缓缓地盖在了那道圣旨之上。 “吏部的章已经盖好,您大可以拿去礼部。” 孙若微看着面前胸有成竹的陈循,她此时已经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能成功了,但她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好不容易走到了如今的位置,但满朝上下却无一人听她的,这让她无法接受。 或许,她无法接受的并不是朝中无人听她的,因为这本就是正常的,她接受不了的是朝中这些不听她的人背后都有着朱瞻壑的影子。 在孙若微的人生中,自从她入宫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中就无处不充斥着朱瞻壑的影子。 朱瞻壑一直被拿来跟朱瞻基作比较,同样的,她这个当初的…… 哦不对,当初她连太孙妃都不是,当初的太孙妃是胡善祥,她孙若微不过是个嫔。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孙若微一直以为胡善祥能够跨过她与朱瞻基十多年的感情成为太孙妃,就是朱瞻壑的原因。 其实孙若微虽然被后世的网友们称为妖后,但能在幼年就被送入宫中,肯定是接受过相应的教导的。 太宗皇帝当初为什么突然插手,强行让胡善祥成为太孙妃?不只是孙若微,很多人都认为这里面有朱瞻壑的原因。 毕竟,谁不知道如今的吴王世子妃是太宗皇帝让当时还是太子的洪熙皇帝亲自送到云南去的? 想到这里,已经是皇太后的孙若微愈加难受了,冷哼一声,拿着陈循盖好章的圣旨就离开了吏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