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悯忠寺(1 / 2)

加入书签

五人鼓气疾奔,再次跟着火迹来到大庙,文昊停下,看那庙前匾额上“敕建悯忠寺”五个大字,心想自古忠义为人称赞,连敌人也莫能外。

自从决定在天龙世界努力发展之后,这里相关的一切,文昊都重点了解过的,这悯忠寺更是在人世间去过现场缅怀。

悯忠寺,后改名法源寺,就位于平京市XC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那时,已经成为佛协、佛教图书馆的所在地。

里面收藏了众多名贵的佛教艺术品与书籍,特别是大悲坛内陈列的大量佛经版本,数量多、版本珍贵。

这悯忠寺原本是唐贞观十九年太宗为纪念跨海东征中死难的将士,在幽州城内建的一座寺庙。

但寺庙还没有建成,太宗就去世了。后经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降诏,于武后通天元年最终建成,命名为“悯忠寺”。

历经51年建成的悯忠寺规模宏大,寺内建有一座高阁,名为悯忠阁,有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来描述它的高大。

后来安禄山和史思明更是分别在寺的东南和西南建了两座木塔,来彰显各自的作为。

后来,唐武宗李炎继位后,全国范围开展兴道灭佛的运动,悯忠寺依仗太宗高宗开国建业,悯缅忠烈的初衷幸免。

到辽代时,悯忠寺经天灾人祸多次毁灭,也经过多次整修,辽大安十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最终奠定了寺庙的基础。

后来又几经重建,几经毁坏,直到明正统三年由司礼太监宋文毅等巨阉牵头出资重建了寺院。

清顺治年间增建了戒坛,康熙年间重修了藏经阁。雍正年间大修后改名为“法源寺”,定为律宗寺庙,是专司传戒授法的皇家古刹。

随后就绵延至现代。

寺庙虽屡次建、毁,但终因忠义长存,得以存世。

缅怀之后,按住思绪,五人随后再顺着焦线追去。

待绕过庙旁,通向庙后,这时庙中钟磬、木鱼及诵经之声突起,正是庙中群生的晚课开始了。

。声音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让人自惭形秽,五人不愿被众僧见到,于是沿着墙脚悄悄而行,见焦线通过了一大片泥地,来到一座菜园之中。

这时菜园静悄悄,好似无人,几人来到菜园的篱黎笆之处,就听得园中有人在大声叱骂,他立即停步,四女也随即停步。

只听有人骂道:“你怎地如此不守规矩,出去这么长时间,害得老子担心了半天,生怕你从此不回来了。老子从昆仑山巅万里迢迢的将你带来,你太也不知好歹,不懂老子对待你一片苦心。这样下去,你还有什么出息,将来自毁前途,谁也不会来可怜你。”

这人语音中虽甚恼怒,却颇有期望怜惜之意,似是父兄教诲顽劣的子弟。

文昊悄悄掩到篱笆之旁,只见说话的人却是是个和尚,又肥又矮,宛若是个大肉球,他手指地下,正兀自申斥不休。

和尚所申斥的正是那条透明的大蚕,不用说,这人就是那慧净和尚了。

文昊见冰蚕在地下急速游动,似要逃走一般。只是一碰到一道无形的墙壁,便即转头,虽然左冲右突,却始终不敢越过地下画着一个黄色圆圈。

果然天下万物,相生相克,莽牯朱蛤如此,冰蚕也不例外。

慧净和尚骂一阵,从怀中掏出一物,大啃起来,却是煮熟的的羊头,他吃得津津有味,从柱上摘下一个葫芦,拨开塞子,仰起脖子,咕咕噜噜的喝个不休。

正这时,忽听得菜园另外一端有人叫道:“慧净,慧净!”矮胖和尚一听,吃一惊,忙将羊头和酒葫芦,塞入稻草堆中。

只听那人叫:“慧净,慧净,你不去做课,躲那里去啦?”

慧净和尚抢起脚边的一柄锄头,手忙脚乱的便在菜畦里锄,应道:“我在锄菜哪。”

文昊栖笑,却是慧净的克星到了。

那人走了过来,是个中年和尚,冷冰冰的道:“晨课晚课,人人要做!什么时候不好锄菜,却在晚课时分锄地?快去,快去!做远晚课,再来锄菜

。好了。在悯忠寺挂单,就得守悯忠寺的规矩。难道你少林寺就没庙规家法吗?”

慧净和尚应道:“是!”放下锄头,跟着他去了,不敢回头瞧那蚕儿,似是生怕给那中年和尚发觉。

等二人走远,听四下悄悄地,文昊让四女稍安勿动,自己从篱笆上跃入菜园,见那冰蚕儿兀自在黄圈中迅速游走,遂从草堆中摸了那葫芦出来,摇了一摇,将那半葫芦酒,倒入了菜畦,将葫芦口慢慢移向黄线绘成的圆圈。葫芦口一伸入圈内,那蚕儿嗤的一声,便钻入葫芦。

文昊大喜,将木塞塞住葫芦口子,运功提了葫芦,连那黄色圆圈也收了起来,随后跃出篱笆,到四女旁边时,葫芦已不见踪影。

阿碧她们见怪不怪,梁立雪更是知根知底,并不去问。

冰蚕已被他收回空间,在莽牯朱蛤所在山谷,划出一块地方,任它在那里游弋。

文昊刚才感觉了,那冰蚕果然是奇物。

葫芦一入手就直比冰块,冷得出奇,似乎全身的血液都要结成了冰,只片刻之间,葫芦外便结了一层白霜。

为了以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