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君(2 / 2)
他狭长尖锐的眼底带有一丝肃杀之气,也没让对面的人察觉到,“你先退下,朕会在好好想想。” 顿时,佟国维浑浊的眼睛拨开几抹清亮的光芒,恭声道:“微臣告退。” 当年,他的大哥佟国纲战死沙场与索额图的知情不报、支援不利密不可分。 他借刀杀人,想着排除异己,又是废太子的亲舅舅,他是不会让废太子有复立的可能。 权力是个引人坠入地狱的魔鬼,一旦沾染上便无法抽身。 康熙是权力的掌控者,为了权力,为了欲望,面对太子之位的争夺,于他而言,不管将来是谁坐大势力,他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遏制和打压,对于权力的控制,他会牢牢的把握。 八爷威望高,他的势力蔓延到了朝堂之上,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他不能容忍有人威信高到超过他。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储君之位不可无人,否则毕将大乱。 数月以来,储位问题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使他神情沮丧,食不下咽。 可立储一事他一人无法解决,还得朝臣们一致赞成。 有了这个决定,他并多次召见大臣谈话,话语间有意流露出复立废太子之意。 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李光地苦恼之下,无奈道:“二爷的病不是针扎小人 ,不是中了邪术,他现在之所以改了,是做给别人看的,其实他心里没变 。 康熙眸子一暗,默了一会儿,又转移了话题,“大阿哥不孝,朕想过要将他诛杀,但是朕知道,诛杀亲生儿子是大不祥的事情,朕也只好将他终身关着。” 李光地跟着点头,“诛杀万不可为,囚禁大阿哥,这倒没什么。” 康熙无奈叹声,“储位未定,大臣们结党附和以谋求将来之荣路,朕不能看着自己儿子为争夺储位尔虞我诈,相互落井下石。” 李光地沉默不语,这种事情他不敢说话,万一像索额图一样站错了队,那可是祸及后代,后患无穷。 他不吭声,康熙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言外之意是想原谅废太子。 李光地又陷入了沉默,他深知皇上的意思,皇上想通过自己把复立废太子的信息传递下去,让他们臣子主动提出。 可他不认同皇上的想法,不会跟其他人透露出这一消息。 且此事非同小可,他不能轻意做决定。 康熙则认为他不会反对自己,已经把他的意思传达了,第二日,他再次召集满汉文武大臣商议立储大事。 人员包括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以及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人。 一众人里,康熙故意撇下了佟国维与马齐,原因他们则是八爷的死党。 他盯着殿中一干人,先是清了清嗓子,好一会才说道:“ 自朕病愈后,总感觉身体明显大不如前,夜里还睡不踏实。” 众人在他落了话音,抢着说了些关怀话,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 康熙勉强笑了笑,随即又说道:“近日朕深感疲惫全是因为储位无人,没人帮着朕分担政务,从而导致朕很是乏累。朕要你们从诸位阿哥中举荐一个做皇太子,你们选择谁,朕就立谁。”看到大臣们一个个惊诧莫名,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着急的又加了一句,“大阿哥除外,明天你们给朕结果。” 这以臣选君,弄的群臣疑惑不解,只有八爷的支持者兴奋了起来。 翌日,佟国维跟马齐假装不知道康熙限制他们讨论立储之事,一大早便跑到内阁来参加群臣推荐太子的表决,他们二人吹响了八爷反扑的号角。 废太子已是无可救药,这样的皇子坚决不能佣立。 八爷在所有皇子中是最贤德的一位,为了全局利益,为了巩固大清朝统治目的,便一致同意立他为皇太子,表现出自己对皇权的极度忠诚。 当内阁把结果报了上来,康熙见到大感意外,想不到他们竟联名举荐八爷,册立太子一事竟是他声望最高。 他眸底大有不可思议之色,无力的靠在椅子上,“他们竟然无一另外,一致保举八阿哥,是朕忽略了八阿哥身后的势力。” 李德全在一边默不作声,抬眼看了康熙一眼,似是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众大臣此举对八爷是不利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他为储君,他相信皇上定会出尔反尔。 “你去告诉他们,立皇太子关系甚大,要他们慎重决定。”李德全刚走到门口,康熙又说道,“另外,让李光地来见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