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4章 朝政的真谛(2 / 3)

加入书签

能力,彻底成为家庭的累赘······

“呼~”

定了定神,又面色郁结的吐出一口浊气,刘盈便稍停止了身,神情严肃的望向郦商。

“还请右相国传孤之意,以使全军将士知晓。”

“——凡汉家之将士,不分将官、兵丁,不分战卒、民勇,凡死王事者,其家中亲长、妻儿,孤皆亲养之!”

“若幸伤而未死,身留伤残者,孤亦皆出内库钱、粮,不时抚恤,以供养其家!”

“另无论战死、伤残者,其长子皆从良家子而入宫,操以为太子亲卫!!!”

神情严肃的道出此语,刘盈不忘沉声补充道:“除此,朝堂于阵亡、伤残将士之抚恤,父皇于有功将士之封、赏,于死王事之将士之恩赐,皆如故。”

听闻刘盈这一番话语,郦商的面容之上,自顿时涌上一抹由衷的笑意。

作为汉室数一数二的顶尖将领,郦商实在是太清楚刘盈的承诺,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了。

在如今汉室,百姓家中子侄参军入伍,是为了什么?

答案是上可建功立业,报效君恩;下可以武勋换取赏赐,供养家中妻儿、老幼。

那么,青年男子参军,有何后顾之忧?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郦商这么一个久经沙场战阵的老将而言,实在是再浅显不过。

——阵亡、伤残之后,会使家中失去一个壮劳力!

而刘盈这短短几句关于阵亡、伤残将士的承诺,便已经足以让任何一个汉军将士,将所有的后顾之忧甩在脑后!

——先是一句‘凡死王事者,其家中亲长、妻儿孤亲养之’,算是保障了战士阵亡后,家庭的生计;

毕竟再如何,也不可能有人怀疑太子的承诺会不会掺假,作为太子的刘盈,也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出尔反尔。

之后,又是‘伤、残而未亡,亦出内库钱供养’,算是补上了一个小漏洞:不管是阵亡还是伤残,从今往后,都不用再愁于生计。

要说最关键的,无疑便是最后一条:阵亡、伤残者之长子,操以为太子亲卫!

操,顾名思义,便是操练、培养;操以为太子亲卫,自然就是按照太子亲卫的标准着重培养。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就算最终没能成为光荣的太子亲卫,也绝对能凭借过人的见识以及军事素养,在军中闯荡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单就这一点,恐怕就足以让每一个屯长以下的汉军将士抛开一切,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杀敌、如何杀更多敌人之上了。

反正最终的结果,都不算太差。

——杀敌,有武勋、有赏赐;战死、伤残,有朝堂的抚恤,和太子亲口承诺的‘照拂’。

且相较于解决当下的抚恤、照拂,能为子孙后代谋求未来的‘操以为太子亲卫’,无疑更令人行动。

但很快,郦商面上的喜悦之色,便被一抹略有些忌惮的神情所取代。

见此,刘盈自也是猜出了郦商心中的顾虑——左右不过是刘盈此举,多少有些逾矩之类。

毕竟再怎么说,这是‘唯天子可作威作福,臣无有作威作福’的时代。

而刘盈作为太子,在朝臣、百官面前,虽然算是‘君’,但在刘邦面前,刘盈仍然是‘臣’。

但对此,刘盈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担忧。

刘盈也相信:自己做出‘厚抚阵亡、伤残将士’的许诺,老爹非但不会心生芥蒂,反而会为此感到欣慰。

想到这里,刘盈便轻笑着对郦商一点头。

“右相国无须顾虑。”

“早自出征之时,孤便曾以此事请奏于父皇;父皇虽未明言肯允,亦不曾驳之。”

“且孤东出长安之时,父皇曾亲书天子诏,言此番平叛,许孤便宜行事。”

“右相国大可以孤之言,广传与军中将士知,而勿有后虑。”

闻刘盈此言,郦商面上迟疑之色才悄然退去,面带钦佩的对刘盈一拱手。

“臣,谨遵殿下军令!”

行过礼,直起身,见刘盈再次回过身去,将目光撒向城外,那片仍能看见些许血污的‘战场’,郦商心中,也不由思虑起来。

郦商当然知道:对于刘盈做下的这些承诺,天子刘邦必然会无条件支持!

退一万步说,就算刘盈此举,让天子刘邦生出了些许‘被抢班夺权’的感觉,但刘邦也顶多是私底下骂刘盈两句。

明面儿上,也必然是一副‘我儿做得好,非常好!’的态度。

但即便如此,郦商也必须在刘盈面前,或直白或隐晦的问这么一嘴:殿下这么做,真的没关系吗?

看上去,郦商此举,或许显得有些多余。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么一道程序,那郦商无论如何,都不敢按照刘盈的命令,将这些话传到将士们耳中。

原因很简单:这件事虽然是‘一整件事’,但天子刘邦,却并不会将其当做整体来看待。

刘盈许下承诺,天子刘邦考虑的,必然是刘盈这个举动妥不妥当,以及会不会破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秩序。

而对于郦商,天子刘邦则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