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 撤军(1 / 2)

加入书签

“退兵了?”

“辽国退兵了?”

收到前方传来的军情,王德用眉头紧锁。

什么情况?

杨文广之前传回来的军报中还提到,他的身份已经暴露,并且还和辽军发生了激战。

辽国人是什么脾性,王德用太清楚了。

傲慢且自大。

既然得知宋军突入辽境,并且主动袭击,辽国怎么可能撤军?

难不成是疑兵之计?

念及至此,王德用立马召来传信兵,并且发布了紧急命令。

加大探马的查探频率以及范围。

务必要了解辽国大军的动向。

同时,他也将辽国疑似撤军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传回京师。

……

……

……

三天后。

辽国撤军的消息传回了京师。

李杰看到这封军情,心中也是诧异万分。

他已经做好了和辽军持久战的准备,为此他还特地密令,让曹韦将装备了新式弩箭的禁军,调往河北路。

眼下,算算日程,部队估计已然出发。

结果,辽国缺撤了军?

会不会是疑兵之计?

此刻,李杰生出了同样的念头。

毕竟,辽军撤得太过突然,之前还摆出大举南下的意思,可现在却忽然班师回朝。

不仅是李杰有此疑问,两府大臣得知辽国撤军的消息,同样是惊疑不定。

直到十天后,当辽国中京的情报传回汴梁,众人方才解开了疑惑。

消息之所以如此滞后,一方面是因为路途偏远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京大定府乃是一座新城。

大定府,乃是耶律隆绪所建。

统和二十三年(1005),耶律隆绪在原奚王之地修建了新的都城,号曰中京,府名大定。

至此,大定府才成为辽国的政治中心。

其实,耶律隆绪定都中京一事,和澶渊之盟有着莫大的关系。

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辽宋之间无休止的征战,正因为和平即将到来的缘故,耶律隆绪这才决定将国都从上京迁至中京。

相比于上京,中京明显要更加靠近中原地区。

如果没有澶渊之盟,耶律隆绪未必会迁都,毕竟,中京更靠近中原地区,不利于国防安全。

故此,中京虽然是辽国现在的都城,但中京的历史太短,仅有十几年的历史。

在这样一座新城安插探子,难度当然要高一些。

迁都之前,皇城司的主要工作重点都放在了上京,待到耶律隆绪宣布迁都中京,皇城司这才开始布局。

十多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探子混到相对较高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消息才会有明显的滞后。

直到宫门落锁的事闹得满城风雨,皇城司密探这才后知后觉。

福宁殿。

看到皇城司呈上的密报,李杰不由陷入了沉思。

辽国皇城突然落锁,且引得满城动荡?

莫不是辽国禁中发生了什么变故?

想到这里,李杰顿时想起了萧菩萨哥和萧耨斤之间的矛盾。

萧耨斤这个女人,野心极大,但脑子却很蠢。

原有的历史上,萧耨斤一直试图陷害萧菩萨哥,准备母以子贵,坐上正宫之位。

然而,辽圣宗却始终维护萧菩萨哥,直到登仙前,辽圣宗依然对萧菩萨哥念念不忘。

临终之前,辽圣宗还不忘告戒太子耶律宗真。

‘萧菩萨哥跟随自己四十年,因为膝下无后,这才让萧菩萨哥收养了耶律宗真,如果我死了,你们母子(指宗真和萧耨斤),千万不要害了萧菩萨哥。’

最后,辽圣宗留下的遗诏中,指名齐天皇后为皇太后,元妃为皇太妃。

可惜,野心勃勃的萧耨斤却篡改了遗诏,隐去了齐天皇后为皇太后的诏命,并且自立为皇太后。

后来,萧耨斤不仅利用手中的权利暗害了萧菩萨哥及其同党,而且还监控耶律宗真的一举一动。

随着权利一步步膨胀,萧耨斤甚至生出了废帝的念头。

此念一出,母子之间瞬息反目。

即便萧耨斤是自己的生母,耶律宗真也无法容忍。

最终,耶律宗真先发制人,秘密拿下萧耨斤,将其幽禁。

纵观萧耨斤的所作所为,她的能力明显配不上野心,明明是大好的局面,竟然蠢到自己作死。

倘若换做是刘娥,耶律宗真怕是斗不过。

易地而处,辽国也许会出现一个女帝,那也说不定。

宋辽虽然互为兄弟之国,并且很多制度都很类似,但两者的内核,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即使契丹已经从游牧民族转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某些旧俗,仍旧延续了下来。

外戚之祸,诸王之乱,始终伴随着辽国。

而宋廷却不一样。

立国之初,宋太祖就严格限制了外戚的势力,随着削减藩镇,重文轻武的一系列举措。

宋廷彻底没有了外戚之祸,同时,武将也没有了谋反的资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