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事之秋(1 / 2)
大长公主府。
李顺容晋封为淑仪?
得知这个消息,大长公主顿时惊愕不已。
啥情况?
宋朝妃嫔晋升虽然不似唐朝那般艰难,但也是殊为不易。
宋承前制,天子只有一后四妃(夫人),后即皇后,妃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而淑仪便是妃子之下最高一等,通常不常设。
(PS:仁宗生母后来晋封的是辰妃,辰妃并不是常设的封号,而是由唐高宗李治首创的封号,唔,李治本来是打算将辰妃的封号授给武昭仪的)
难道此事尚有转机?
想到这里,大长公主顿时精神一振!
依祖宗故事,新帝登基,通常会升附先帝后妃的品秩,此次晋封李顺容的旨意虽然晚了一点。
但也可统归到旧制的范畴。
李顺容,不,应该是李淑仪今年不过三十多岁,如果未来不出意外,李淑仪晋封妃子,那是必然的。
其实,若是普通先帝妃嫔晋封,那也倒没什么。
关键是李淑仪的身份特殊。
尤其是太后大约知道了昨日之事的缘由,即便如此,太后仍然下诏。
其中意味,当真是令人浮想联翩。
本来,大长公主已经有了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毕竟,揭破官家身世一事,在太后那里绝对是‘大罪’!
如果自己不是国朝的大长公主,甚至会是‘死罪’!
然而,仅仅一晚,局势的发展便超乎了大长公主的预料。
宫中到底发生了何事?
不止是大长公主有此疑惑,中书的几位宰辅大臣,同样对这份诏书,很是不解。
昨日宫内发生的事,除了在场的几人,其他人压根就不知情。
便是有勾连禁中的大臣,也被蒙在了鼓里。
事关官家的身世,谁敢乱嚼舌根子?
能在宫内身居高位的,就没有这么傻的人。
傻子,可活不久。
或者说,傻子是升不上去的,升不上去,哪有资格得知此等秘闻?
王相公府。
落职归家后,王曾换了一身衣服之后便来到暖阁静静等候。
今日,他约了吕夷简。
同吕夷简见面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太后的那份诏书。
刚刚看到那份诏书时,王曾当真是吓了一跳,他还向传召的中使反复确认,这份诏书是不是太后亲传的。
因为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矫诏!
官家的身世,绝对是一个禁忌话题!
如今,太后却主动提及了此事,虽然只是一份晋封诏书,按照流程,看似也没问题。
但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晋封李淑仪?
并且是单独晋封李淑仪一人!
官家若是问起,太后该如何作答?
固然,太后可以找个理由打发掉官家,可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如果真的有意晋封李淑仪,为什么不和其他先帝妃嫔一起升附?
“王相,我来晚了。”
不多时,吕夷简在仆从的引领下来到了暖阁之中。
“坐。”
吕夷简今天来得晚是有特殊原因的,这一点,王曾是知道的。
说起来,这件事还得追朔到吕夷简担任权知开封府事那会。
按道理而言,吕夷简如今已经卸任权知开封府事,上一任的事,他可以不用管的。
然而,这不是继任者还没出现嘛。
另外,此事涉及到外戚,若是份量不够,哪有资格去管?
“事情处理好了吗?”
对于此事,王曾也很关心,吕夷简刚一坐下,他便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唉。”
叹息间,吕夷简的脸上升起一丝满是无奈的笑容。
“也是难为你了。”
看到吕夷简的表情,王曾秒懂。
确实。
这件事的确不好处理。
马季良,杨景宗,哪个是好相与的?
前者是已故刘太尉的女婿,后者乃是杨太妃的弟弟。
另外,这事又和榷茶有关,事关新政,反而更加难处理。
马季良本身是茶商出身,后来娶了刘美的女儿,在那之后,他本人倒是不从事茶叶生意了。
但马家仍然参与榷茶贸易。
至于杨景宗,这人就是古惑仔出身,而且极为好赌,滥赌成性。
众所周知,久赌必输,即便有杨太妃在他背后撑着,杨景宗的手头仍旧很是拮据。
恰好,刘太后和杨太妃的关系很好,依托这段关系,杨景宗和刘家的关系也不错。
有了刘府从其中牵线搭桥,杨景宗便认识了茶商马家。
紧接着,杨景宗就掺和进了茶叶生意。
去岁,榷茶制度有所变动,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似杨景宗、马季良这样的特权阶层,当然不会贸然参与。
出头鸟这种事,肯定要由别人来做。
他们要干的只有一件事——摘桃子!
这不,过年那会,参与承包的茶商们合计了一下投入,然后又预计了一下产出。
最后一算,盈利的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