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来也 第350章:往事疑云(1 / 2)

加入书签

四年前的那次行动,姜望至今记忆犹新。

这不仅是因为此战令他失去了半只耳朵,也是因为此战其实非他所愿,只是军令难违,不得已而为之。

不与江湖人士结怨,这是姜家历代传下来的祖训。

那是早在盛唐时期,易州的姜氏习武之风尤盛,族人在被编入府军为折冲府效力时,有不少姜氏子弟凭借祖传枪法屡立战功,其中更有因军功而一路升迁至千牛卫乃至金吾卫之人。

姜望的先祖姜义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唐高宗显庆年间,姜义尚因随名将苏定方平定百济时战功卓著,受封右金吾卫羽林,从三品,显赫一时。

在姜义尚入右金吾卫之前,他曾长期在易州折冲府任职,一路做到折冲府校尉。期间,他便数度应召随苏定方征战。因其行事稳健,心思慎密,苏定方一直命他这一府人马负责押送粮草。

苏定方远征百济时,率大军齐聚山东城山,准备于此乘船渡过黄海,直抵百济的熊津江口。

姜义尚奉命率本府人马押送粮草出征,在途经登州境内的招虎山时,突遭响马袭击。

姜义尚所率府兵有千人之众,且装备精良,本不惧什么山匪响马。但这股盘踞在招虎山的响马却不简单,乃是由山东大士族崔氏联合十余家士族门人组成。

话说唐初士族主要分为四家,其中山东士族与李唐的关陇士族势力不相仲伯。

虽然几经战火,山东士族的势力遭到削弱,但在李唐立国之后,以崔姓为首的山东士族势力依然根深蒂固,不可小觑。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魏徵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山东士族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社会地位。

然而,如此之势显然是对皇权不利的,唐太宗尤其不能坐视士族势力凌驾于皇权之上。因此,太宗便命人重修了《氏族志》。

新修订的《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由此,使得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而传统门阀士族受到进一步打击,以崔姓为首的山东士族首当其冲。

所以,对李唐大为不满的山东士族一直暗中密谋,终于在唐太宗驾崩,高宗登基之后起兵造反,一度占据了登州一带。

可是,面对盛唐时期的折冲府官军,士族军又岂能是对手,叛乱很快便被镇压。以崔氏为首的士族残部不得不隐入深山,成了山匪响马。

不过,说是残部,但这股盘踞在招虎山的响马却聚集了以崔氏为首的十余家士族的子弟门人,足有三四千之众,且多有世代习武之人。

这股响马正是探听到有唐军押送粮草至此,才倾巢而动,利用山势设伏,准备劫杀唐军。

由于响马占据地利,又是有备而来,姜义尚所部顿时陷入苦战。

眼见敌众我寡,对方又占据地势之利,姜义尚也明白,久战之下难有胜机。战败事小,若

是失了粮草,则必将影响大军攻打百济的大计。

情急之下,姜义尚决定冒险一搏,他卸去身上重甲,亲率五十名精锐士卒沿小路攀爬而上,目的就是为了直袭山匪中军,擒贼先擒王。

姜义尚的计划果然奏效了,他率队避开了山匪的重兵,直接杀到了半山腰的山寨。眼见远处有一人正在指挥山匪,姜义尚突然杀出,直取此人。

不过,姜义尚还是低估了这伙响马的本事,尤其是护卫在那头领身边的百余人,个个皆身手不凡。他所率的五十人死伤过半,也依然无法靠近那头领。而他自己因未披甲,也多处挂彩,身陷重围。

危急时刻,山间突然杀出了一队白衣人。这数十人多手持刀剑,也皆未披甲,但却出手凶狠,武艺精湛。

这伙人的加入,也瞬间改变了形势,山匪一时抵挡不住,阵脚大乱。

姜义尚见状,果断突进,一杆长枪连挑三名山匪,终于杀到了那头领面前,将匪首崔士元其擒住。

擒住崔士元之后,山匪们投鼠忌器,只能弃械而降。

事后,姜义尚才得知,突然杀出的那队白衣人乃是一伙江湖人士,为首的后生姓傅名光北,乃是梅花拳的新任掌门。

原来,梅花拳一派自古便在登州境内流传,最为兴盛时,门人弟子多达四五百人,乃是山东有名的江湖门派。

初唐时期,梅花拳在登州各地设有多处分舵,除了教习拳脚刀棍之外,也多有门人弟子为各大士族聘为教师或护院,一时间梅花拳也在登州有“士族之鹰”之誉。

作为梅花拳的掌门,傅光北之父傅显白也被山东的大士族崔氏聘为首席护院,负责整个崔宅和护卫,兼操练家丁。

在崔家准备起兵造反之时,崔家人曾想拉傅显白一同起事,还许以重金。但傅显白心知天下平定,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了,不愿再起刀兵。便拒绝了崔家之邀。

而且,傅显白念在崔家一直待自己不薄,还一直苦劝崔家大老爷切莫铤而走险,毁了一世名声。

屡劝未果之后,傅显白只能辞行而去,不过,他也义气当先,并未向官府举报此事,而是准备举家迁离登州,以避战火。

可没想到的是,崔家人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生怕傅显白走漏了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