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朱家人不坑朱家人(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正准备好好的跟自己孙子硬刚一番时,却被刘三吾打断,忍不住狐疑的道:“刘学士,你凑什么热闹。”

刘三吾郑重其事地躬身行礼,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太孙说的话确实有道理,无烟煤,确实要比木炭还要感觉好些,因此特来替国子监买煤。

进来大雪封山,许多府县的木炭都很难烧制,所以臣才来买一买太孙这无烟煤。”

“…………”

乾清宫里,朱元璋顿时看向底下的周乾,“还真被你小子捡了大运。”

太孙年轻无知也就罢了,可刘三吾不是这些孩子,怎么也胡闹,这都快要开春了,买什么煤。

朱元璋觉得过几天就天暖了,不用花银子买煤,改用的地方要花钱,不该花的就别花了。

“陛下,老臣这些日子都是用太孙的煤,无烟煤确实好。”刘三吾说完便看向周乾。

随后又道:“六部也觉得不错,齐主事就觉得煤很好,茹兄之前也和我推荐过太孙的无烟煤。”

无烟煤好, 无烟煤好……朱元璋感觉自己脑子里进了一堆话,都是太孙的无烟煤好。

“雄英, 你是怎么用的法子, 把六部跟翰林院的说服的。”朱元璋早就有些憋不住了, 他心里直想问。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随后朱标也过来,神色显然:“雄英的无烟煤确实不错, 虽然商为最后面的末业,但也确实很重要。

儿臣昨日观国税寺的商税,虽然有时候需要朝廷强力征收, 可却是田亩赋税的三倍多,商业不该忽视。”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朱元璋是可以忽视的,但是朱标,刘三吾都从最开始的质疑到力挺后。

朱元璋也是有些疑惑。

刘三吾脸色很平静, 他一点儿都不像在开玩笑, 而且事实上, 翰林院的大学士不会伙同太孙骗自己。

他正色道:“陛下, 近年来,北方多次连续雪灾,天气也不如以前的那般温暖,只是变化小, 让人感觉不出来而已。

臣近来听了许多, 说是各地因为大雪,木炭价格反而居高不下, 一涨再涨的, 而且寻常百姓, 因为大雪,连柴也没有可用的, 又不少冻死的。

陛下仁义,待百姓如子, 能眼睁睁看着明年百姓又重蹈覆辙吗,可是只要到了冬天雪大, 木柴就被封在山里。

木炭又需要树木,长此以往成本太高, 价格也高,没想到臣用了太孙的无烟煤后,觉得比木炭更为有力, 也更持久些,乃为大明御寒神物。

无烟煤的价格, 普通家庭就能买得起啊,诚如太孙所言,怕是家境贫寒一些的,都可以买来御寒。

臣敢说,有了无烟煤,在今天雪融化前,都会是普及百姓,将士最好的时间啊。

毕竟,到了明天需要无烟煤时才去买,有时候是来不及的。家里备着应对寒冷。”

说到此处,朱元璋也大为动容。

“这东西一出,犹如寒冬之光。干旱之霖。”

朱元璋愣住了,

他明白了刘三吾的意思,也知道为何他会站在自己大孙这边,随即看向朱标道:“当真能这样?”

“当真!”周乾拍着胸脯:“绝对是可以的。”

只见朱标补充道:“雄英这种无烟煤不仅可以代替木炭,而且用起来简单方便,在配个他的铁炉子,绝对是特别好的。

若是爹不信,可以问问后宫其他娘娘。”

我……朱元璋愣了,好家伙,你们把咱的女人都渗透了,还把朝堂的大臣都说服,可见无烟煤确实有优点。

朱元璋心中嘀咕,也不犟了。

周乾寻找时机,身为大明国煤的代言人,早就把这位洪武大帝爷爷摸得透透的。

朱元璋其实也不用听别人的法子来判断自己孙子,他的孙子什么材料,他是最清楚的。

自然是知道的。

可能将后宫嫔妃, 跟这群老臣说服下来,就是有本事了。

他心里久久不平静, 如果真的比木炭便宜,还能造福军营和百姓, 当然是该推崇的。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对有的皇帝是珍馐美味,通宵达旦享乐,对于朱元璋而言,这都是衰败的象征。

“成啊,咱决定了,不阻拦你卖什么无烟煤,但是你卖给咱价格在低一些才好。”朱元璋眼里透着狡猾,跟周乾讨价还价。

周乾不喜欢砍价,倒不是因为要做奸商,而是因为我特么又挖矿又请工匠的,你又要压一波价格。

对无烟煤脱硫推广,就已经用了很多人力和成本,你还要砍价。

朱家人不坑朱家人!

“爷爷,朱家人不坑朱家人,我就一斤十五文,不能再少,再少我真的要亏本了,跳楼价啊。”

朱元璋双手插腰,弓着背看向自己孙子:“啥是跳楼价。”

“这您就甭管了,反正您要是买的话就十五文,最低。”周乾信誓旦旦。

“那你身为太孙,难道不该把无烟煤送给咱吗,送给大明军士多好。”朱元璋反问。

我才不愿意,送出去倒是可以,但制造总局的成本,工人工钱谁来付,这不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