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凤阳(1 / 2)
“你的意思是咱们去攻凤阳?”张献忠眉头紧皱,不确定的道。
“义父,孩儿这些日子也想了,那汪秉忠所言也并无道理。江南兵弱,当初就连数十名倭寇都能横行数省,咱们手下这些百战雄狮,未尝不能在江南打下一片根基。况且,江南富庶,天下皆知。
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乞丐出身,都能够雄踞江南,以至于成就大事,孩儿就不相信了,咱们比朱元璋差在哪?他能做的,咱们为何就做不得?”
张献忠听后哈哈大笑,“我儿所言极是,我张献忠说起来出身贫寒,但到底还是做过捕快之职,比起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不知强上多上,那姓朱的就能一步登天,永享国朝,没道理我张献忠就不行。既然如此,咱们就挥师向东,先拿下凤阳,断了他朱元璋的龙脉再说。”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张献忠从来就不是什么犹豫不决之辈,要不然也走不上造反这么高风险高回报的康庄大道上来。当天晚上,张献忠军趁着夜色,甩开一直追击的左良玉军,全军向东,朝着霍邱,凤县等诸县,目标直指凤阳。
崇祯七年三月二十五,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一年时间,仿若宿命一般,张献忠中在一个大雾天气抵达了凤阳城外。
凤阳是大明的中都,国朝祖脉之所在,本身并无城墙守卫,怕的就是城墙掩盖了凤阳的龙气,影响了国朝的国运。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此番张献忠兵少,并不足以围困凤阳,只在凤阳南面驻扎,准备进攻凤阳之策。
然而,凤阳知府颜容喧见张献忠远道而来,且势单力薄,于是鼓动凤阳守将朱国正出城剿匪。
凤阳守将朱国正也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在凤阳常听人言,陕西,四川,河南大乱,流匪遍地,官军不能制。那时候朱国正就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流贼就是流贼,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迟迟不能剿灭,要不就是地方官军无能,要不就是有人欲养寇自重。
此番,贼军东泛凤阳,正是武人用命之所,岂能轻易放过?再者说,万一凤阳城下的张献忠逃了怎么办?
于是,趁着张献忠刚到,立足未稳,朱国正尽起凤阳城中守军两万,以泰山压顶之势向城外的张献忠扑来。
张献忠没想到城内的官军竟然敢出城,尽管敌我双方差距十倍,张献忠却依旧大喜过望,对身边的艾能奇道:“官兵骄横,败之易耳。”于是,亲自率兵向朱国正迎了过去。
双方在凤阳城南二十里处大打出手,然而刚刚接触没多久,张献忠便命令手下大军大喊:“败了,败了。”随后,张献忠带兵掉头就逃。
朱国正果然以为张献忠不堪一击,刚刚接触,张贼就全军溃败,顿时愈发张狂,下令全军追击。
张献忠一路逃窜极为‘难看’,随身携带的粮草,兵器,铠甲,旗帜,散落一地,被身后的官军一一捡拾。后来,或许是还要加快速度,张献忠军竟然将随身携带的金银等物也都扔了出去。
身后的官军追至,见路两旁尽是黄白之物,顿时行伍尽散,人人跑到路边去捡拾金银。走在官军中部的朱国正顿觉情况不妙,连忙下令,让禁止士兵捡拾金银。然而,命令一连下了八道,正在发财的士兵却充耳不闻,眼睛中只剩下仍在路边的金银。
就在此时,前方的张献忠忽然率军折返回来,向正在捡拾金银的官兵冲来。官兵行伍散乱,根本毫无防备,被张献忠一击而溃,全军大溃而逃。
张献忠随后率军掩杀过去,所过之处官军不是被杀,便是跪地投降。一直冲到凤阳城外,遭到凤阳城内的一阵箭雨,方才止住了脚步。此时,逃入城中的朱国正身边只剩下一十四骑。
朱国正欲哭无泪。张献忠却大获丰收,刚刚丢出去的金银兵甲全都回到了他的手中,两万官兵除了四散而逃之外,其余八千人尽数被张献忠所俘。
张献忠从中抽选出两千精锐,补充到自己大军之中。随后将剩余降兵单独编为一队,由艾能奇统领。大军在城外也不休整,当即朝着城内杀去。
城内凤阳巡抚颜容暄前一个时辰还信心满满,觉得只要大军出阵,必能手到擒来,将贼人张献忠献俘于阙上,谁知下一个时辰,朝廷大军就已经全军覆没,凤阳面临沦陷。
颜容暄紧急征调凤阳城内百姓良民五千人防守凤阳,然而这些新征召的民壮根本毫无战斗经验,尤其是在凤阳这等连城墙都没有的地方,只能依靠自身的肉体,来抵抗张献忠的大军。等张献忠攻来,还未接触之际,这些民壮便已慌了手脚,顿时四散奔逃。
张献忠率兵杀入城内,守将朱国正依据巷节节抵抗,最终不敌,惨死与战乱之中。张献忠尽取凤阳之后,为了给崇祯来点刺激的,同时也是为了断了大明的龙脉。张献忠当即驱使降军,挖了老朱家的祖坟,还将朱元璋当初出家的龙兴寺(以前叫黄觉寺,后来老朱当了皇帝,改名龙兴寺。)
做完这些,张献忠还嫌不过瘾,本着只要是朝廷羁押之人都是好人的原则,张献忠释放了原本关押在凤阳城内的一百多名囚犯。
谁知这一放不要紧,义军在这群囚犯之中,发现了凤阳巡抚颜容暄。张献忠大骂道:“我说怎么打下凤阳找不到这狗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