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朝廷(1 / 2)

加入书签

回到乾清宫,崇祯还没来得及喝口水,首辅温体仁便已经将拟好的提升陈奇瑜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各地军事的圣旨送了过来。

崇祯打开一看,一手漂亮的颜体字映入脸帘,不说内容怎么样,单就这一份字体便看得人赏心悦目。“温体仁办事还算得力。”崇祯对温体仁还是非常满意。

在崇祯看来,温体仁作为一个‘孤臣’,在朝中不结党,不营私,兢兢业业的一心扑在公事上,这样的人则能不让崇祯放一百个心。

一旁伴随在崇祯左右的王承恩顺势道:“还是皇爷慧眼识珠,要不然温大人这匹千里马便要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了。”

这话说得中听,崇祯虽面色不改,但眉眼之间满是笑意。将圣旨递给王承恩,崇祯淡然道:“用印吧。”

随即仿若想到了什么,崇祯黯然道:“悔不该听卢建斗的耿直忠言,要不然汉中的裴小二也不会到如今势大难治的地步。”

这句话听得王承恩心中一颤,世上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世上无不是的君父。崇祯这番话已经变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要是放在别人身上,自然听起来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但当放在一个帝王身上,那便好似有千斤重担轰然落下,往往伴随着朝廷格局的变化,涉及亿万人的生死变化。

果然,崇祯感慨过后,问道:“卢建斗是否还在天牢之中?”

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不说话了,他先将手中的玉玺收起来,然后转过身恭敬道:“回皇爷,还在天牢。”

“你去一趟天牢跑一趟,将卢建斗放出来,带他来见我。”

历史中,崇祯一朝,尽管流寇蜂起,蔓延数省,并不是因为所有的流寇当不知道占据一块地盘,缓步发展的好处,实在是他们做不到。

朝廷也都不是傻子,一伙流寇游荡四方,看似危害甚大,实则如无根浮萍,只需集中兵力,败上几次,这路反贼也就差不多没了,反而如果有贼军起兵之后,攻城略地,不杀百姓,不掠钱粮,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发展自身,才是对朝廷最大的威胁。

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大明的君臣自然了若指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大明的君臣比草根子出身的义军,更加懂得。

本文首发&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是以,不管有义军数量有多少,危害有多大,只要他又稳定下来的趋势,那边是朝廷优先解决的目标。当初,裴家军在晋南占据州县,四下进攻,声势浩大,故而崇祯便立即调集十余万大军围剿,就怕时间久了,民心归附。

等到裴家军流浪四方,崇祯便稍稍放下了对裴家军的围剿,将其与其他流寇等同看待。没想到,一不留神,便让裴家军在汉中扎下跟脚。

此时,在崇祯心中,裴小二再次被提到了优先解决的第一人,其地位更是直接超过了流荡四方的高迎祥、李自成之流,能够与关外屡次泛边的满洲建奴相提并论。

“遵旨。”王承恩答应一声,慢慢退了出去。

光山县。

张献忠的大营,近几日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没想到一向暴躁的张献忠却并没有将其直接赶出去,反倒是暂且留在了军中。

张献忠是贫苦人家出身,以前还做过捕快,后来从军,在军中养成了他暴虐的性格,极度仇视大明的官僚。这也就导致,凡是张献忠攻陷的城池,城中富户,官员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此时的张献忠最近几天流年不利,没了一个月前嚣张的气焰。一个月前,他刚刚劫掠了确山,上蔡等地,正欲再度围攻汝南。谁料被从湖广过来的左良玉率兵偷袭,导致大败而归。

随后,不甘失败的张献忠欲估计重施,故意向北,佯装攻项城,诱使左良玉北上救援,而自己则在中途埋伏。

不过,左良玉比王朴聪明许多,并没有上当,反而将计就计,大败张献忠于项城路上。随后几天,张献忠与左良玉大战多次,左良玉好似是张献忠的天敌一般,逢战,必能将张献忠打得大败。

几次大败下来,张献忠损失惨重,就连张献忠本人也对左良玉产生了畏惧心里,不敢在与左良玉大战,带领残军逃到了光山县一带,准备见势不妙,就向南逃入大别山中。

此时,张献忠一处营帐内,数百人将中间的一处营帐团团包围,就连一个苍蝇都飞不出去。

营帐内,孙曰绍有些不解的看向一旁淡定的庄元祯,不无担忧道:“大人,您说大将军让我们跟着汪秉忠前往江南,现在那姓汪的却跑到张献忠的大营,他究竟意欲何为?咱们可还带着一百多万两的金银,这要是有什么闪失,就算将你我二人的脑袋全都砍了,也不足以谢罪啊。”

庄元祯坐在一处桌案旁,略有些好奇的看着这破败的营帐,听到孙曰绍的抱怨,不耐道:“你问我,我怎么知道那姓汪的究竟想要干什么?

反正大将军信任这个姓汪的,让咱们听这个姓汪的,那他说什么,咱们就做什么便是。再者说,咱们的银子不是藏起来了,有咱们的人看着,出不了什么事。”

孙曰绍还想说什么,不过看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