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真龙(1 / 2)

加入书签

天是什么?

古时候天是指头顶上的无边苍穹,他们认为那无边的苍穹中有某个让人畏惧的意识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他们将天与人混淆,于是有了天道、天数、天帝、天神等种种人格化的意识或神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认识到头顶上的无边苍穹是大气层,是浩瀚的太空,可当泰山顶上的天裂开之后,人们才发现,天似乎除了是大气层和太空之外,还有是时间与空间。

在一道长宽不知多少的裂缝里,显露出了一个不知几亿万里的世界,日月不夜、山川浮空。

“这是……天界?”

“应该是归墟,绝对没错,这就是归墟,这和《列子·汤问篇》里描述的归墟一模一样。”

“《列子·汤问篇》中说: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干骈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当看到裂缝中显露出来的景象后,会议室里,一名对古代道家道教方士学说如数家珍的专家嘶的一声,吸了一口凉气,

“我一直以为《列子·汤问篇》是古人臆想出来的,毕竟现代科技发达,人类对自己脚下的星球了解的已经足够深了,有没有什么仙山再清楚不过了,可现在看来……《列子·汤问篇》似乎是真的?”

“可是……可是这道裂缝连接应该是天庭,也就是说《列子·汤问篇》里描述的归墟是在天界,那为什么书里面说是在渤海之东?难道说渤海之东有通往天界的通道?就像是现代很多人猜想的那样,有一个稳定的时空隧道能穿过不知几亿万里,抵达天界?”

这名专家感觉自己脑袋乱糟糟的,他感觉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这一刻被刷新了,刷新之后发现居然有不少错误的地方,立即开始自我怀疑。

“不知道开着飞机能不能飞进去……。”

“‘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不知道会不会像西游记里那样,从归墟中掉一个果实下来……。”

“千万别掉……如果真的掉一颗果实下来,那绝对是一场灾难。”

一人听见同事的话就如同听见了魔鬼的蛊惑一样,差点跳了起来。

长生啊,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大人物求之不得的东西,古代人为了抢夺和氏璧都能打一场战争,他丝毫不怀疑那些将死之人,会为了长生,推动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去争夺长生的机缘。

“我也就是随便说说。”

那名同事听了之后悻悻的说道,虽然渴望长生,但他也知道,如果真的掉下一颗果实,他能吃下那颗果实的几率约等于零。

在泰山顶上的人被震惊得落针可闻的时候,天裂开的裂缝之中,忽然震动了起来,道道纵横不知道多少里的金光刺穿云霞,照耀下来。

一时间,泰山之上被度上了一层金辉,居住于泰山附近的人纷纷走出来,仰头看着金光璀璨的泰山,心情震动的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昂——”

巨大的龙吟之声忽然响彻在天地间,一匹匹金锻连绵,密布了整个天空。

金锻之中,一头有着银光龙须的金色威武龙首从裂缝之中探了出来,一颗纯色的金黄之珠如顽童耍球般无规则的环绕在龙首之侧。

当它降临的时候,泰山上刚刚起身的动物植物再次跪伏下去,低下了头,呈现出俯首磕头的模样,而拥有自己思想智慧的人类也在龙降临的时候,也是身躯颤动,心里激荡。

龙,华夏图腾中的龙降临了。

作为龙的传人,华夏对于龙的崇拜,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历经夏、商、周……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对龙的崇拜,早已经刻在华夏人的血脉骨子里了。

现在龙降临了,不少人不自觉的就泪流满面了。

“鹿角、牛头、虾眼、驴嘴、蛇腹、鱼鳞、银须,周身环绕龙珠,这是‘龙去鼎湖’中的那条真龙啊……。”

会议室里,一名专家心神激荡之下,本能的开口。

“龙去鼎湖?这个词语不是象征着……。”

高以翔听到龙去鼎湖这个四个字,下意识的开口说道,但他那句‘不是象征着帝王去世吗?’还没说完就听到那名专家激动的打断了,“对,你说得对,象征着黄帝乘龙归天。”

他马上尴尬的闭上嘴巴。

专家可不管他,他激动的说道:“《论衡·道虚篇》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真龙须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真龙,群臣后宫从七十余人……意思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造大鼎,鼎成之日,有真龙降临,迎接黄帝,于是黄帝坐在真龙背上,带上自己的妃子和大臣飞上天界,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鸡犬升天了。”

“没想到这头真龙会出来。”

虽然说这条真龙在名气上远远不如相助黄帝战胜蚩尤、一统九州大地的应龙,可是就来历而言,这条真龙要比应龙还要古老,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