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收纳貂蝉,离间计(2 / 3)
求情,这让小皇帝有些举棋不定了,一时间,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就在他犹豫间,目光突然停在了易鹏的身上,他不由眼睛一浪,问道:“冠军侯,你有何建议?”
易鹏原本是不好发表意见的。
毕竟,他昨晚刚刚收了王允的贿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总不能收了美人便翻脸不认人吧。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蔡邕人缘极好,是天下读书人崇敬的对象,如果能够收容他,那么便会获得天下读书人的好感。
知识便是力量,相比起目不识丁的平民老百姓,这些读书人的影响力和作用,自然更高。
如果他能够把蔡邕收入麾下,说不定他能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进而这些读书人慕名而来,投入他的麾下。
古代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否则,曹操便不会发出招贤令,想要网罗天下人才了。
而在古代,读书人便是人才的代称,只有他们掌控了知识,能够阅读识字,继承前人的智慧。
想要治理好地方内政,离不开他们的帮衬。
如此一来,易鹏心中有了计较。
他说道:“董卓暴虐无行,涂炭生灵,罪该万死,不可饶恕,蔡大人竟然替他惋惜,的确不妥。”
“不过,蔡大人应该只是悲天悯人,看见有人身亡,便有感而发,感叹生命的逝去,或许并没有什么坏心思。”
“因此,微臣觉得,蔡大人死罪可免,但是活罪也难逃,不如将其流放边疆,戴罪立功,在边疆著书立说,考证天下古籍。一来,边疆辛苦,蔡大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同时,让其著书立说,考证古籍,也能让上古的典籍不至于失传。”
蔡邕是个‘书呆子’,读过很多典籍,同时他也收集了不少典籍,这些典籍,有真有假,都需要识货的人去逐一考证,而他正好擅长这个。
这个建议,算是把两派的意见,来了一个折中。
让蔡邕既得到了惩罚,同时又不至于丧命。
蔡邕的人品,一直以来都是得到公认的,加上刘协身旁,如今还多了一个刘虞。
就在昨日,刘虞千里迢迢从幽州赶了过来,接任了监国的重任。
他生性仁慈,大战时,连敌方的士卒都不愿意多加伤害,更不用说是像蔡邕这样,品行高洁之人了。
刘虞喜好读书,性情雅致,十分欣赏和推崇蔡邕,因此,他十分赞同易鹏的建议。
既然连监国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同时,这个建议,还是他的姐夫提出来的,刘协便没有多言,点头同意了。
至于把其流放到哪个边疆,易鹏站了出来,说道:“交州偏远,远离中原,百姓愚昧,正是需要中原文化熏陶教育,比如让蔡大人去交州,教化蛮夷,让蛮夷知晓陛下天威,我天朝道德伦常。”
最终,这个提议,也得到了在场文武百官,以及刘虞的赞同。
袁绍、袁术等诸侯也没有反对。
毕竟,在他们看来,交州偏远,到处都是莽荒,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就这样,小皇帝下旨,把蔡邕流放交州,考究典籍,著书立说,将功赎罪。
易鹏面色平静,实则内心已经乐开了花。
有了蔡邕的加入,天下学子,说不定会云集而景从,齐聚交州!
毕竟,交州安宁的环境,摆在这里。
接下来的几日,各路诸侯都在修整部队,开始为接下来,讨伐长安吕布做着准备。
而与此同时,每日,易鹏的大将军府门口,都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都是出于各种目的,想要与易鹏结交,与之亲近。
那句话怎么说来者,富贵深山有远亲,贫穷闹市无人问。
如今,随着他的地位以及在士林中的名望越来越高,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
对于这些人的来访,易鹏来者不拒,全部悉心接见。
能够有胆量拜访他的,不是当朝名士,达官贵人,便是自信有才能之人,易鹏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如果发现对方有真才实学,他便会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去交州做客游历。
此时的交州,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康,处处富贵繁华,一片欣欣向荣,犹如世外桃源。
相信,只要这些名士去过一次,便会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如此一来,交州的人才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离开交州的时候,我吩咐徐庶,要加强交州的基础建设,各地的道路,要修的四通八达,顺畅一些,便于交通运输,不知道徐庶现在完成的怎么样了?”易鹏暗忖道。
他离开交州,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不知道他回去的时候,交州已经发展成了何种模样?
他很是期待。
翌日,早朝。
这一次的早朝,有由监国刘虞主持的。
他经验丰富,曾经担任过宗正等要职,对于皇宫的一切礼仪规格,了如指掌,在他的管理下,整个皇宫事宜进行的有条不紊,像模像样了。
在他没有担任监国的那几日早朝,都进行的混乱不堪,引起百官和诸侯们纷纷摇头。
如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