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意外收获(一)(1 / 2)

加入书签

棉花地花费了三四天的时间,林国华买的是脆瓜和香瓜苗,回来栽上了。

脆瓜产量大又能顶饱又能当菜,香瓜图个吃口。

后面就开始整理秧田了,向阳县种的全是晚稻。

六月底插秧,10月底11月初收割。

要插秧,得先有秧苗。育苗在5月初的时候就开始忙活了。

先把苜蓿地里的快老了的南苜蓿收割上来腌咸菜。

老牛把地耕出来,然后把土坷拉耙碎,放水进去浸泡。

等土全泡软的时候,排掉多余水分,用杠子先把土拉一遍弄平整了,然后用刮板把表面刮光。

稻种提前用温水在缸里面浸泡催芽,出芽了把稻种均匀的撒到秧田上面。

然后用拌和了废料堆着发酵过的土打碎过筛了再覆盖薄薄一层在稻种上。

做完这些再用稻草帘盖起来保温。

等过短时间秧苗开始长叶子了草帘就得收掉,不然影响生长。

时不时的视土的干湿情况要灌水湿润,种地是很辛苦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等苗长成的时候,就整理大秧田了,过程跟育苗差不多,就省了用刮板那一步。

借来老牛先耕田泡水,把土坷拉都耙散了,再拉着大木杠子带水把土拉几圈搞平整就可以了,插秧的时候地里面是带水的。

插秧这活儿林峰和林培培可帮不上忙,只能两个人先在地里起秧,然后再挑过来插上。

秧苗田由队长临时划分的地块,按田亩大小需求量,最后不够或者有多的再调整。

林国华夫妻两个先是在地里起了差不多今天能插完的量,就挑去秧田那边。

不能起多了,插不完到明天秧苗会受伤的,生长起来迟人家一步。

起秧的时候拔好一把,在水里洗刷一下根部的泥巴,用稻草拦腰一扎。

稻草是提取泡过水的,已经软了。

挑秧苗的簸箕是竹框子,底子是麻绳编织的网架,孔比较大,秧苗根部朝下水都沥掉了,越走越轻松。

林峰两个也就跟在后面看看热闹,帮着拿拿衣服鞋子啥的,还有点干饼子。

干这大活累,饿得快,以前集体的时候有专人送,现在都自己顾自己了。

走在前面的林国华,突然扔下担子跳到旁边水渠里面,一下子把李秀英惊到了:

“国华咋了?”

赶紧上前查看,担心丈夫是不是摔倒了。

林国华在水里一阵摸索,满脸是笑的扣出一条鲶鱼来,挣扎着左右甩动尾巴,泥水四溅:

“看,是啥!”

鲶鱼黄褐色,两条胡子伸得老长,六十多公分长,估计得有个三四斤了。

开心的林培培跳着拍手:“鱼、鱼,有鱼吃喽。”

林峰觉得奇怪:“爸,这水渠里水才到你腿肚子上面,哪来这么大的鱼的?”

观察了一下,林国华发表看法:

“那头两条渠口子那有个砖头池子,下面挺深的,上面还有水泥板盖子。

估计里面一直有水,这鱼在里面不知道的活了多久了,这做秧田打水估计是跟着水跑出来了。

还好我看到了,要不然等水这水渠里面剩下的这点水没了,怕的它又要跑回池子里面去了。”

林峰听了建议:

“不如我们再找找看有没有鱼了。”

“可拉倒吧,这碰运气的东西咋还盯上了呢,我们得去插秧了。

二坨,你带着妹妹在这玩吧,小心点,这水也不深,那头水池别去,进去出不来。”

李秀英吓唬他。

两个人拖着鱼回了家,没错,是“拖”,林爸用草绳穿过鱼嘴和鳃打了个结,林峰拉着草绳,

鱼尾巴拖在地上,也不怕鱼拖坏了,全是泥巴路,坏不了。

把鱼送到奶奶那,要了个盘柳框,还有个竹篮子,还叫上了林云惠,三人又回到了水渠那。

这个水渠跟现在的不一样,纯土的。

两边坡顶上长着盘柳,盘柳的根系很发达,底部跟养蚕的家桑差不多,下根伸得很长。

所以这水渠两边虽然是陡坡,但不会塌。

上边直立着盘柳条,下面很是阴凉。

(作者表示对这盘柳很讨厌,小时候摔了一跤,差点被割完柳条的树杈扎到眼睛)

水渠里面还有些水花生,这东西很讨厌,常年生的。

林峰先把框和篮子扔下去,然后拽着盘柳条慢慢的试探着滑下去。

六月底的天还不算热,水渠底的淤泥有些冰脚,不过还能受得了。

双手举起,托住林云惠的手肘,让她一点一点的往下滑。

到了水里面,林峰让林云惠靠边上站着。

水到了他的大腿,要是林云惠站到中间怕是要看不到腿了,不安全。

林培培就让她站在岸上看热闹。

把框子侧方放,口子对着水池那头,基本上能挡住整个水面了,让林云惠扶着框子:

“惠你就站这别动啊,哥哥从那头去赶过来,抓到鱼晚上让你美美的吃一顿。

听不听话?

要是不听话乱动的话我就把你送回去。”

林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