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代朕出征(1 / 4)
“辽东之卒不可轻动。”杨嗣昌一本正经的道: “那辽东皇太极定然是许诺了贺今朝什么东西,才会促使他加快称王的脚步。 辽东战事再拖下去,最该拖不住的便是皇太极。” “难不成我大明就能拖下去吗?” 陈新甲针锋相对的喝问。 即使杨嗣昌是皇帝的宠臣,他也不在乎了。 其实除了激进派以及逃跑派之外,大多数廷臣都觉得这两方人马过于激进。 不过是新旧兵部尚书之间的争端。 当年贺今朝即使横扫三晋,朝廷主官部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们竟然以为是小股叛军骚乱,相应自愚,相率自安。 内阁票拟谕旨的时候则是写着用心堵截,以匹马不入为功。 现在贺今朝才称秦王,算个屁的紧急之事? 关外的鞑子都能称帝了! 况且这些年来,那些反贼可没少称王,连什么扫地王都有。 真是徒徒让本官笑话。 崇祯手底下的人分为激进派、投降派,以及中间大批的摆烂派。 尤其是以陈演为首的内阁成员,皆是无所谋划,以受贿闻名。 这些人在大明官场才是大多数。 故而他们对于大明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依然的麻木不仁。 毕竟连锤匪在京师的门面担当,孙传庭还花钱与他们结交。 贺今朝将来若是想要治理天下,自是用得着他们。 这是一部分官员浅显的想法,不要以为他们通过八股文考上进士之后,能有什么更好的智谋! 而京师内的有些官员,则是在打着另一个主意。 那就是贺今朝实力日益强横,他们今后还有更多的路能走。 凭借他们的才高八斗、口若悬河之才。 贺今朝这个秦王将来入主京师,定然会爱惜他们这种不世出的才能。 那便又是一种飞黄腾踏。 县长是哪个他们不在乎,只要自己能当县长夫人就好。 所以大明摆烂的官员一种是无意识的,一种是有意识的想要为长久的打算。 他们都是准备效忠新朝的! 所以一旦崇祯出现什么政策,自是极力阻挠。 他们自认为也算是为“锤匪顺利接管大明天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就是不晓得贺今朝将来能不能认他们“做出的功劳来。” 贺今朝也晓得孙传庭在京师加大力度腐化大明官员。 所以更加耐下性子在山陕汉中四川等地培养大批量的吏员,以免将来再被这群蛀虫抓到机会。 周延儒又重新审视了许鼎臣送来的奏疏,贺今朝在太原称王,改年号为大锤,正式表明他取而代之的勃勃雄心。 周延儒捏着奏疏的手都有些颤抖。 作为重新启用的内阁首辅,他心中明白大明如今到了什么地步。 京师外围重镇大同、宣府根本就不是锤匪的对手,很可能会一触即溃。 自从嘉靖年间以来拖欠军饷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大明储存有限,专务节省,惜小误大。 就连卢象升在宣大屯田的土地,如今也归了别人,而不是被用于抵御锤匪积粮作用。 去年宣大斗米卖到二钱五分(银),士卒月粮每石给银七钱,仅仅可以买米二斗八升,却缺支数月。 以至于军士嗷嗷待哺,身无完衣,腹无饱食,马无草料,器械等物均坏。 先前卢象升所做之事功亏一篑。 大批士卒纷纷逃亡锤匪,祈求收留能够给一口吃的。 当初大明与锤匪之间相互议和,陈新甲特意加了一条逃亡人需要互还。 但锤匪仿佛忘了这一条。 而陈新甲忙于和朝臣、皇帝、洪承畴拉扯,根本就没时间顾及。 底下的官员更是没胆子前去讨要。 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大明东拼西凑给身在辽东的洪承畴支援,自然会短缺了其余各处。 从大同到蓟镇的大明士卒过的是什么日子? 就是给一升口粮还要掺糠秕沙子。 冬天也没什么衣服穿,又冻又饿。 谁还给大明守边效力啊? 周延儒知道情况所在,现在他对于贺今朝称王非常惧怕。
↑返回顶部↑